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8春季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文件大小:41.12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7.24千字
文档摘要

2018春季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科学学习方面,他们几乎没有相关基础,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了解甚少。然而,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小物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科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感知、提问、探索等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了多个有趣的主题,涵盖了生物、非生物、自然现象等多个领域。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物体的沉浮、形状变化等实验,认识物体的性质和物理现象;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和动物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知道物体有沉浮、形状等不同的性质,能举例说明。

-能描述天气变化的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究植物、动物的特点。

-能在简单的实验中,观察物体的沉浮、形状变化等现象,并能用语言描述。

-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观察物体,记录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目标

-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尊重事实,如实记录。

-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如交通工具的变化。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知道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动物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开展物体沉浮、形状变化等实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如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尊重事实等。

##五、教学措施

1.实验探究法

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物体沉浮实验、植物生长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观察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动物、物体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5.游戏教学法

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如科学猜谜、科学拼图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时: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植物,说出植物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难点是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结构。

-教学过程:

-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一棵植物,让学生自由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组织学生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植物。

-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