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有些学生可能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等。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读写和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运算。
-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的运算和应用。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和应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找到合适的解题策略。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整理时,可以创设班级选举班干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同学们的投票数据,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注重操作,引导探究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等操作活动,直观地感受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物品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余数的含义。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采取个别辅导、小组帮扶等方式,让他们逐步跟上教学进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