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4-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算理,进一步理解0表示没有。
在“0”的加减法中,教材涉及了以下三种类型:1.同数相减等于0;2.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3.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一年级学生已广泛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但是0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因为它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不能提供直观具体的数量与之建立联系,而且0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
为此,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的含义,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能用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0的加减法的算理。尝试在计算中发现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0的加减法算式的含义。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0。有谁记得,0表示什么?
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导入新课其目的是找准新知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相同数相减等于0。
(1)看图说图意。
师:看,小林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动画演示)
师:我们把鸟窝里发生的事情连起来看一看。观察这幅图,请你按顺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小鸟。
师:请你根据图意提个数学问题。
生: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
(2)理解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师:请你尝试解决“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3-3=0。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意理解:第一个3表示原来有3只小鸟,第二个3表示飞走了3只。0表示鸟窝里1只都没有了,剩下0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生:要求“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就要从原来有的3只小鸟里去掉飞走的3只,所以用减法。
(3)理解算理。
师:你是怎么计算3-3等于几的?
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生1:看小鸟图。3只小鸟,飞走了3只,鸟窝里1只小鸟也没有了。
生2:先画3个圆形,再划去3个圆形。
生3:在尺子上,从3倒着往回数。
小结:不管是小鸟图,还是自己画的简单的图,还是数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都表示从3里面去掉3个,结果是0。都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3-3等于0。
(4)找规律。
师:你知道4-4=等于多少吗?你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生1:我是用学具摆的,先摆了4根小棒,又拿走了4根小棒,还剩0根,所以4-4=0。
生2:我是画图验证的。先画4个三角形,再减去4个,我就用虚线圈起来4个,一个也没剩。所以4-4=0。
师:你能再写几个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吗?你有什么发现?
生:5-5=0,2-2=0,1-1=0。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设计意图】在学生将3-3=0弄清楚后,引导学生多举几个类似的例子,进一步强化一个都没有要用0表示,逐步抽象出相同数相减结果为0的数学模型。通过总结同数相减等于0的规律,加深对“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的理解。
2.学习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1)看图说图意,提问题。
师:(出示青蛙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的荷叶上没有青蛙。
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2)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列出算式:4+0=4。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用加法计算的道理以及算式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计算4+0等于几的?
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说明4+0的结果为什么是4。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学生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
3.探究一个数减0还等于这个数。
师:我们知道4+0=4,那4-0等于多少呢?
生1:4-0=4。
生2:所有数加0或减0,都还等于这个数。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吗?其他数也是这样吗?写几个算式验证一下。
展示学生写出的算式,验证猜想。
小结:因为0表示没有,所以一个数加0,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等于这个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有关0的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0参与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
订正答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