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生物技术与工程(测试)(原卷版).docx
文件大小:779.3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7.66千字
文档摘要

专题八生物技术与工程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蓝细菌拟核DNA上有控制叶绿素合成的chlL基因。某科学家通过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l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以研究chlL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B.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连接酶

C.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2.蛛丝的强度和柔韧度得益于蛛丝蛋白的特殊布局。有人试图通过破解蛛丝蛋白的结构推测出相应的基因结构,用以指导对蚕丝蛋白的修改,让蚕也吐出坚韧的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蚕合成像蛛丝蛋白一样坚韧的丝的过程不遵循“中心法则”

B.上述过程运用的蛋白质工程技术是基因工程的延伸

C.可以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有目标蛋白的合成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能改变基因上特定位点的核苷酸序列

3.很多土地因土壤中有大量的废聚乙烯塑料地膜碎片而荒弃。有人用麦秆、芦苇浆、甘蔗渣浆为原料,开发了一种“再生纤维素共混膜”来代替塑料地膜,效果很好。它不仅能使农作物增产,而且废弃后其成分的30%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只需一个多月的时间即可自动降解,对土壤无污染。叙述错误的是()

A.用焚烧的方法处理聚乙烯塑料地膜废片比用微生物降解更环保

B.微生物降解聚乙烯塑料地膜废片不易造成大气污染

C.微生物降解塑料地膜废片充分利用麦秆、蔗渣等农田废弃物,能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D.若分离高效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应在培养基中只加聚乙烯塑料地膜废片为唯一的碳源

4.微生物无处不在,杂菌污染常导致生物实验功亏一篑。关于无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均需加入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涂布器需酒精浸泡后灼烧灭菌

C.植物组织培养时外植体先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s,再用酒精消毒30min

D.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微量移液器和蒸馏水在使用前需进行高压灭菌

5.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的两位女科学家,CRISPA/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对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导RNA可识别、切割DNA上的目标位点

B.引入供体DNA分子的插入以实现替换,可以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

C.向导RNA识别序列发生错配可能会导致基因被错误剪辑

D.CRISPR/Cas9系统可应用于对人类遗传病的治疗

6.下图表示PCR过程中某个阶段反应体系的情况,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L、R表示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链从L到R的方向为3′→5′,①②链均可作为子链合成的模板

B.PCR过程需要通过解旋酶断开氢键,且为边解旋边复制

C.以1个DNA为模板经3次循环需消耗8个引物③

D.物质③的5′端添加了某序列,至少需经2次循环才可获得该序列的双链产物

7.在表达HIV壳体蛋白转基因细胞的悬浮培养中,将源于水稻的一个富含甘氨酸序列的信号肽(GRP)连接在MA4-CA融合基因的3端,并将该融合基因转入枸杞细胞,建立利用转基因枸杞根系分泌表达HIV壳体蛋白(capsid,CA)的反应系统。临床实验证实,HIV壳体蛋白病毒样颗粒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农杆菌将MA4-CA融合基因导入枸杞细胞的原理是其Ti质粒可转移至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B.目的基因的PCR鉴定时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的MA4-CA融合基因作探针

C.枸杞根系分泌表达CA的缺点是根系的生长较为缓慢,而植物细胞可大规模悬浮培养

D.经农杆菌感染的叶片需要在特定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

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

B.将纯化HCG注入小鼠的目的是为了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中获得杂交瘤细胞

C.杂交细胞经过筛选、克隆培养后,即可以获得产生抗HCG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腹水中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时,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使小鼠易于接纳杂交瘤细胞

9.为解决人类器官来源短缺问题,我国科学家团队将人类的干细胞注入猴的胚胎中,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人一猴嵌合胚胎。图是嵌合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