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目录
TOC\o1-1\p\h\z\u01生态系统1
02人与环境7
01生态系统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周围的双子叶杂草,属化学信息的应用
B.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发出并且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2.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种群密度
D.利用信息传递可防治害虫,但效果很差
3.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污染土壤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里,不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体中
4.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C.某生态系统中由捕食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过程是①②⑤⑥
5.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与只吃玉米的人相比,只吃牛肉的人的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一般较低
D.若生态系统甲、乙的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杀虫剂,理论上生态系统乙中的人比生态系统甲中的人体内杀虫剂浓度高
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A~G为不同能量形式,①~④为能量数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为第二个营养级摄入体内但未被同化的粪便量
B.图中C为第二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数值为①和②的差值
C.图中D为第二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D.图中E为第二个营养级的净次级生产量,数值为①-(②+③)
7.因加工厂的废水产生水污染,某地的汞制品加工厂被关停。随后该地用芦苇、藻类植物、鱼、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构建人工湿地,使污染地区得到一定的净化。下列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中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B.湿地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因生态系统具有富营养化现象,会导致汞等重金属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D.城镇建设应该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理念,这体现了协调原理
8.柞蚕起源于我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因喜好食用柞树叶而得名,但在一些地区超量放养柞蚕,造成柞园植被破坏。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在放养柞蚕时需合理确定放养量;同时采取移栽适龄柞树、种植灌木类中草药、草菇及阴生植物等措施对柞园进行生态修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人们通过柞蚕吐丝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柞蚕的直接价值
B.确定放养量、移栽适龄柞树等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
C.将柞蚕养殖和渔业结合,利用柞蚕粪作鱼饲料养鱼,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通过该实例充分说明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9.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一种食用真菌)的工程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菇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该农业模式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该农业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10.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流入,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投放一年后,鲢鱼和鳙鱼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的变化大增,而银鱼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蓝细菌、藻类植物等的光合作用
B.上述措施主要遵循了协调原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C.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的生物积累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