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内容导航一、考情分析:析考情、掌规律、明预测……………1二、知识建构:理知识、建网络、知联系……………2三、
内容导航
一、考情分析:析考情、掌规律、明预测……………1
二、知识建构:理知识、建网络、知联系……………2
三、考点突破:考向延伸、规律探寻、题型归纳……2
考点0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考点0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14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考向1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向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向2生态系统的功能
考向2生态保护
真题研析
规律探寻
真题训练、命题规律总结
题型归纳
以题定考
题型01生态系统的结构
题型0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型02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结构的综合
题型02生态工程与环境保护
四、长句作答…………23
1.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23全国甲(2分)
2023山东卷(2分)
2023海南卷(3分)
2023新课标(3分)
2022湖南卷(2分)
2022山东卷(2分)
2022湖北卷(3分)
【命题规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人与环境属于高频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形式:1.多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考查以下内容: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和食物链条数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途径、信息传递;2.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考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等;3.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命题预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情境取材于生活、生产实践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考生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
2023湖南卷(2分)
2023湖北卷(2分)
2023广东卷(2分)
2023湖北卷(3分)
考点0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考向1生态系统的结构
根据营养方式确认生物成分
自养型: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一定为生产者。
腐生型:可将动植物遗体、动植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一定为分解者。
活体异养型:可以通过捕食、寄生等从“活体”中获取有机物,一定为消费者。
易错警示:
①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如硝化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如猪笼草是植物;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蜣螂、秃鹫和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都是分解者;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病毒和寄生细菌都是消费者。
食物链
起点终点: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时间关系: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具有单向性。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营养级组成: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变式分析:
图1表示的是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的多少,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考向2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
(1)能量流动模型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温馨提示:
(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
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②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
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2、碳循环各环节之间的关联
1看双箭头:双箭头一方为生产者,另一方为大气中CO2库
2看多箭头:图示各个环节均有箭头指来,则被指向方为大气中CO2库
3看生产者、消费者及其指向: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指向分解者
易错警示:
①物质在群落内部不循环,以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网)上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②伴随着物质循环过程,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而出现生物富集现象,而且营养级越高,富集物浓度越高。
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及作用
温馨提示:
①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