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目录
TOC\o1-1\p\h\z\u0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0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它提取出来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D
【详解】A、19世纪末,达尔文设计了实验来探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伸长部位是尖端以下,A正确;
B、鲍森?詹森切下胚芽鞘尖端后,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放上琼脂片,再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片一侧,胚芽鞘仍能向光弯曲生长,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1918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C正确;
D、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没有把它提取出来,D错误。故选D。
2.(2024·河南新乡一模)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地在我国长城以南,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实验室中为使冬小麦开花,可对植株进行的处理为(????)
A.用红光照射 B.乙烯处理
C.低温处理 D.置于微重力环境
【答案】C
【详解】有些植物(比如冬小麦、冬大麦等)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大麦芽生长的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大麦芽,用不同浓度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值,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水处理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B.由实验结果可知NAA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C.大麦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D.可通过提高赤霉素含量来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大麦芽细胞伸长
【答案】D
【详解】A、本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蔡乙酸(NAA)对大麦芽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NAA浓度,需要设置清水处理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A正确;
B、当NAA浓度低于10-8,不定根总数差值大于0,起促进作用,当NAA浓度等于10-8,不定根总数差值等于0,既不起促进也不起抑制作用,当NAA浓度高于10-8,不定根总数差值小于0,起抑制作用,说明NAA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B正确;
C、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人体内没有生长素的受体,所以生长素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C正确;
D、赤霉素能促进大麦芽细胞伸长,但乙烯含量高时,抑制植物生长,D错误。故选D。
4.(2024·广西南宁一模)黄瓜属于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部细长、叶片碧绿、花果期长,其生长过程受到多种激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色氨酸转变成的生长激素会影响黄瓜苗的向光生长
B.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大小会影响花的雌雄分化
C.黄瓜植株产生的乙烯利既可促进开花也可促进果实的成熟
D.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B
【详解】A、由色氨酸转变成且影响黄瓜苗的向光生长的是生长素而不是生长激素,A错误;
B、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成雌花,比值较低有利于分化成雄花,B正确;
C、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合成的是乙烯,但不能促进开花,C错误;
D、光敏色素是一种能感受光信号的蛋白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但不是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
5.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C.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答案】B
【详解】A、题目说已知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说明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
B、因为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而不是协同作用,B错误;
C、图上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