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2.1统计调查
12.1.1全面调查
教学目标
课题
12.1.1全面调查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总体和个体的概念.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3.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重点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了解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出课题.
【情境导入】
(教材P151问题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文学、科技、体育、艺术、劳技五类课外活动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
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数据.
【教学建议】
让学生自由表达、互动探讨后,再引入“统计调查”的主题.
活动二:逐步引导,注重实操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用表格整理数据,让学生体会用条形图、扇形图等工具描述数据,更具直观性.
探究点1统计调查的步骤
统计调查有一系列的步骤,下面我们依次展开.
步骤一: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很多,如采访、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其中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
(1)请大家先想想调查问卷应包含哪些内容,再针对活动一中的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调查问卷(类似于教材P151的调查问卷),然后让全班同学填写各自的答案并上交.
(2)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课外活动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问卷中还应包含“性别”选项.
(3)根据大家填写的调查问卷,我们收集到了全班每位同学最喜爱的课外活动的编号(字母),我们把它们称为数据.
C
E
A
C
D
C
D
C
B
D
C
A
D
C
D
D
C
D
C
A
B
C
A
B
C
D
C
A
C
C
D
C
D
E
C
A
B
B
E
A
B
D
C
E
B
D
B
D
C
D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看出全班同学对各类课外活动的喜爱情况吗?
很难看出.
步骤二:整理数据
像上面那样杂乱无章的数据不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
(1)先用划记法统计喜爱每一类课外活动的人数,其中“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名同学.
(2)再计算出各类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得到下面的表格.
全班同学最喜爱的课外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课外活动类型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文学(A)
正
7
14%
科技(B)
正
8
16%
体育(C)
正正正
17
34%
艺术(D)
正正
14
28%
劳技(E)
4
8%
合计
50
100%
(3)现在能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课外活动的情况吗?
能.从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爱文学类课外活动的同学有7人,占全班人数的14%;最喜爱科技类课外活动的同学有8人,占全班人数的16%;等等.(对于具体情况的描述,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步骤三:描述数据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前面表格中的信息,还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步骤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你能结合前面的表格、条形图和扇形图,说一说全班同学对五类课外活动的喜爱情况吗?
全班同学喜爱体育类课外活动的人数最多,有17人;喜爱劳技类课外活动的人数最少,只有4人;喜爱体育类、艺术类课外活动的人数之和,占比超过一半……(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对应训练】
1.教材P153练习第1,2题.
2.在某公益活动中,小明对本年级50名同学的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因缺失部分数据,得到了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则本次捐款20元的人数为5.
3.为了解某校全体同学喜欢去本市游玩的特色景点的情况,小明抽取了七年级(3)班32名同学进行调查,得到最喜欢的特色景点的调查结果如下,其中A代表天井峡景区,B代表威远楼,C代表渭河源头,D代表贵清山.
AABCDABAACBAACBCAABCAABACDBACDBA
(1)填表:(画正字表示划记)
特色景点
划记
人数
A
正正
14
B
正
8
C
正
7
D
3
(2)该班同学喜欢去哪里游玩的最多?
解:由统计表可知该班同学喜欢去天井峡景区游玩的最多.
【教学建议】
提醒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应注意的一些事项:①问题不能带有诱导性、倾向性(如:难道你不觉得动画片比新闻更好看吗?);②选项、答案要互斥.
【教学建议】
(1)提醒学生检查各类人数的统计是否有误,可以将各类人数加总,再与全班实际总人数对比,看是否一致.
(2)对于表格的制作,可师生互动,一起完成.
【教学建议】
(1)给学生说明,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印象更直观,容易比较数量的大小或所占百分比的大小.
(2)适当总结不同图形蕴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