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交融嬗变的近现代中国思想;知识脉络;[主题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
(1)维新思潮;(2)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共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深化拓展·强化认知
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变化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抗争;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近代化。
(1)从被动到主动:鸦片战争后,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再到民主与科学,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2.深化拓展·强化认知
(2)从“夷务”到“洋务”:在古代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为“夷”,和外国有关的事务为“夷务”。而从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逐渐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逐渐演变为“洋务”。这反映出统治者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国家意识和平等交往的理念。
(3)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2.深化拓展·强化认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文化重建
(1)社会主义思潮:新文化阵营内部原来主张西化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逐渐放弃西化主张,转而“以俄为师”,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
(2)重新定位传统文化:放弃对中国文化的悲观看法。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中西文化调和与互补论受到提倡。
(3)进化论受到批判:互助论成为当时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4)对科学功能的反思:批评科学万能论,重新审视科学的功能与价值。;2.深化拓展·强化认知
近代西学东渐及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3.主题考向研析——真题回眸·找准考向;【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红旗’……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党的八七会议在武汉汉口召开,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应当坚决抛弃国民党的旗帜,树立红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必须要“打出共产党的旗子”,而“红色”“工人”等也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共较为强调确立旗帜、发动群众等,据此判断这一时期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B项;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高频词应该是抗日等,排除C项;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是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当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025·河北开学考试]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所辑录的《演炮须知中线准则论》《勾股相求算法图说》等资料,都包括与西洋算学相关的内容。例如,他认为“中线准则”的算法是“捷便之法,与勾股算数相同”“故附其说,俾司炮者得以易晓”,由此可知,魏源()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程B.拥有学习西方以自强的理念
C.反思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致力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魏源所辑录的《演炮须知》《线准则论》《勾股相求算法图说》等资料,都包括与西洋算学相关的内容”可知,魏源辑录的资料中包含与西洋算学相关的内容,并希望通过学习和应用西方的算学知识来提升中国的军事技术,说明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B项正确;西学东渐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题干中主要体现的是魏源对西方算学知识的辑录和介绍,没有涉及到对中国落后根源的深入反思内容,排除C项;魏源的这些行为主要还是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知识,以服务于当时中国面临的军事等问题,没有明显体现出推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等双向的行为和意图,更多的是单向的学习西方,排除D项。;[2025·福建三明阶段练习]松江人徐朝俊(1752—1823)著有《高厚蒙求》,书中有“欧洲人发现美洲”的记述。福建布政使徐继畬在编写《瀛环志略》时,曾参考《高厚蒙求》的相关记述,却误将徐朝俊视为“泰西人”。这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
A.思想领域承古萌新B.西学资源相对匮乏
C.官僚体系僵化保守D.沿海对外交往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