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单元阅读组合训练.ppt
文件大小:5.9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习题链接基础题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人教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阅读组合训练1C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23456789训练一[2024滨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仲春郊外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1.赏析“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中“飞”“戏”的妙处。“飞”的意思是“飞翔”,“戏”的意思是“嬉戏”。“飞”“戏”生动地写出了鸟儿飞翔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感受。【点拨】“飞”的意思是“飞翔”,“戏”的意思是“嬉戏”。这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鸟儿飞翔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并融入了诗人的感受,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感受。返回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景的喜爱、赞美以及思归田园之情。返回训练二[2024淄博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宁戚困穷,欲谒齐桓公,自卫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望见桓公而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而见,说以天下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有改动)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欲谒齐桓公 __________________(2)桓公大说 __________________(3)将任之 ________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 __________________拜见????同“悦”,高兴任用担心返回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抚其仆之手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B.宁戚望见桓公而歌 思而不学则殆C.说以天下事 屠惧,投以骨D.卫之去齐不远 委而去之【点拨】A.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表顺承/表转折;C.把/把;D.距离/离开。C????????返回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返回6.文章写“群臣争之”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侧面描写。通过写群臣对宁戚的疑虑,反衬齐桓公的用人之道,表现齐桓公用人唯才、宽容大度的特点。返回训练三[2024北京东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胡同文化汪曾祺①北京城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多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休息,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儿”。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②胡同文化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③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处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儿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儿“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鸟友,不约而同,各自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④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