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6).ppt
文件大小:2.65 M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4.67千字
文档摘要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3456789101【明其义】A.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 织夜不闭户.B.山川之.美 复投之. 一笑置之.C.解衣欲.睡 实是欲.界之仙都 呼之欲.出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与.众不同A点拨:A.都是“门”的意思;B.的/代词,指骨头/它;

C.打算/欲望/将要;D.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

的意思/与“相”连用,意为“共同,一起”/跟。23456789101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34567891019.《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了明净的月色。请摘抄下面诗中描

写月亮的诗句,并对诗句做简要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3456789101答案: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赏析示例:这两句诗比喻精妙,前一句写月亮倒映在水

中,犹如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后一句写江面云霞蒸

腾,映照出的美景宛如海市蜃楼。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丰

富浪漫的想象。2345678910110.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把谢灵运当作知音;在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把张怀民引为知音。但两文

中作者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根据作者的身世和文章内

容,谈谈他们各自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悟其情】23456789101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传

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23456789101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三单元11短文二篇目录CONTENTS011星题积累运用022星题阅读鉴赏031星题积累运用042星题阅读鉴赏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答谢中书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xiētuílínyù2345678910111213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高峰入.云?(2)古来共.谈?(3)五色交.辉?(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耸入共同交相消散坠落指水中潜游的鱼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的境界,这里指人间234567891011121313.文学常识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自

号?。(2)“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陶弘景华阳隐居书信234567891011121314.名句默写。(1)[太原三十七中月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用

“,”形象地写出了山间

晨雾即将消散时的美妙景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3456789101112131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3456789101112131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案:青葱的林木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都有。(3)实是欲界之仙都。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23456789101112131【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