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4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是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内容。本单元主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教材章节:《走进小说天地》单元,涉及《社戏》、《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经典小说作品。
2.内容列举: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要素,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学习任务: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了解小说的文学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尝试进行小说创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深入阅读小说作品,理解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要素,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思想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和评价。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了解小说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小说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识别和欣赏小说中的美,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小说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②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理解情节的起伏变化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③学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对人物和故事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②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③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欣赏小说的艺术价值,如语言风格、叙述技巧等。
④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创作,包括构思情节、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等。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以便于跟随课程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走进小说天地》单元相关的经典小说文本、小说创作技巧资料,以及小说分析的相关视频片段,用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包括设置小组讨论区,确保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说分析和创作讨论,以及准备必要的书写工具和展示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小说吗?有没有什么喜欢的小说和角色?”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散文等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新课呈现(约4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小说的定义、特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基本元素。
①小说的人物:讲解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动机、发展等。
②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情节的结构和作用,包括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等。
③小说的环境:探讨环境描写对人物和情节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反映主题。
-举例说明:选取《社戏》或《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片段,具体分析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例子。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小说作品,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本教材中的小说,分析其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并撰写简要分析报告。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欣赏方法。
-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小说,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作业布置(约10分钟)
-布置一篇小说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一部小说,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说分析文章,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篇短篇小说,下节课分享和讨论。
六、知识点梳理
一、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2.小说特点:
-虚构性: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多为虚构,具有一定的艺术夸张。
-叙事性:小说以叙述为主,通过叙述故事来展示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情节结构:小说有明确的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分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正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