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南水北调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资,分析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差异。(区域认知)2.结合图例,分
学习目标
析南水北调各线路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
目标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一南水北调
新知预习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
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1.东线:自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一京杭大运河一天津、烟台、威海
(1)优点:利用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的现有渠道,工程量较小,工期短;可调水量大。
(2)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用高;沿线污染较重,
水质差;沿线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2.中线:丹江口水库一北京、天津
(1)优点:利用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好;地势北低南高可自流供水;
调水量较大。
(2)缺点: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淹没损失大,移民多。
3.西线:通天河、雅誉江和大渡河一黄河上游
(1)优点:规模大,受益面积大;可改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质好;线路短。
(2)缺点:需开凿大量的隧洞,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巨大。
【思考】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
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
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增加。
I核心探究
下面图1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图2为该工程某水源区示意
图。图2所示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
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区域认知]据图1和材说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线的主要优势条件。
答案水源地水质好,水量充足;地势南高北低,全程可基本自流输水;地势高差不大,施
工难度相对较小。
2.[地理实践力]请对图2水源区水质保障提出三项可行性措施。
答案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快重点流域的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河长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监
督);全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
业,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等。
3.[综合思维]指出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
业。
答案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对点落实
(2023-重庆万州期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把长江水调往北方。下图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o据此完成1?2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可以()
A.解决华北的盐碱化问题
B.改善丙地运河航运条件
C.补给黄河下游水量
D.解决戊地用水紧张状况
2.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不均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答案l.B2.C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
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A错误。丙地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作为南水北
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B正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段需逐级提水
北送,和黄河水不混合,不会补给黄河下游水量,C错误。戊地位于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可缓解其用水紧张状况,D错误。故选B。第2题,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我
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土地面积大、人口多但水资源缺乏,影响经济发展,C正确。水
资源充足的地区也会出现人口分布不均现象,人口分布不均不是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A错误。经济发展不平衡、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进行调水,
因此经济发展不平衡、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不是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河南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