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植物光合作用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这些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植物生长和呼吸作用等知识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对生物能量转换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将发展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提升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②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过程。
③光合作用反应式及其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②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协调作用。
③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如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植物细胞模型、显微镜、实验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量筒、滴定管等。
-课程平台: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线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光合作用动画演示软件、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视频、光合作用相关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中的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简单回顾植物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为光合作用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首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即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让学生理解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4.讲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协调作用,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5.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2.练习题:发放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提问学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相互影响。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提问:“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是如何转化为化学能的?”
4.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实验演示:展示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相关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观察植物生长等。
教学双边互动(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提问:“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4.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并展示相关实例。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界的能量工厂》: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现代研究与应用》:探讨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分析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包括食物、氧气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深入探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