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1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秋季版)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1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历史下册
3.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1)通过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2)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4)通过探讨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家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包括秦汉、隋唐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民族关系。然而,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不同朝代在民族政策上的差异和影响,学生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历史课程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他们对于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族关系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逐渐提高,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历史事件。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图片、地图等视觉材料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故事和案例来理解历史。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难度较大,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关系;二是对于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的理解不够深入;三是可能缺乏对历史事件多角度分析的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测试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库、历史地图、相关历史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历史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历史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
学生第二人称: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代中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教学内容:简要回顾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统一事件,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扩张等,激发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学生第二人称:老师,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呢?
2.教学内容:
-分析地理环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探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3.老师角色:讲解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措施。
学生第二人称:老师,秦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4.教学内容:
-介绍秦朝实行的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广汉字等政策;
-分析这些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积极作用。
5.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分析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学生第二人称:老师,汉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举措?
6.教学内容:
-介绍汉朝实行的“推恩令”、设立西域都护等政策;
-分析这些政策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
7.老师角色:讲解唐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贡献。
学生第二人称:老师,唐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方面有哪些贡献?
8.教学内容:
-介绍唐朝实行的“开疆拓土”、设立藩镇等政策;
-分析唐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积极作用。
三、课堂活动
1.老师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朝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方面的异同。
学生第二人称:我们小组讨论了不同朝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方面的异同,发现虽然各朝代在政策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老师角色:引导学生总结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经验教训。
学生第二人称:老师,我们总结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经验教训,认为要重视民族团结、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民族政策等。
四、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性。
学生第二人称:老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白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性。
2.老师角色: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朝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