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
本框内容紧密联系课本,引导学生认识生命韧性,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宝贵,增强生命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生命韧性,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生命的基础知识,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价值等。但在“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主题下,学生可能对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培养韧性等方面了解不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吸收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获取信息。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生命的韧性和挫折的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可能缺乏生活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此外,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从挫折中汲取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实物教具(如小石头、橡皮筋等象征生命韧性的物品)。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信息化资源:生命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料、在线案例库、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资源。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的视频,如花开花落、动物迁徙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奇妙和坚韧。
2.提出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面对挫折的经历,引发共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分享的挫折经历,引出“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主题。
2.讲解重点:
-生命的韧性:介绍韧性的概念,解释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挑战与机遇:分析挫折中的挑战和机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应对策略:讲解面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如调整心态、寻求支持、制定计划等。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挫折中增强生命韧性。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生命的韧性?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2.分享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问,如韧性的概念、应对挫折的方法等。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教师扮演辅导老师,学生扮演遇到挫折的学生,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如何寻求帮助和应对挫折。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的韧性和面对挫折的重要性。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生命的韧性(5分钟)
-挑战与机遇(5分钟)
-应对策略(5分钟)
-案例分析(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生命教育书籍推荐:《生命的力量》、《活出生命的意义》等,这些书籍通过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心理健康视频资源:如“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韧性培养”等系列视频,通过实际案例和专家讲解,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生命教育网站资源:如“中国生命教育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等,提供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和心理健康资讯。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通过阅读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视频学习: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引导他们在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看心得,提高自我认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