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说课稿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学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感受其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大师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作品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分析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本节课所涉及的文学艺术大师及其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以下是针对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素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
1.学生层次: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认真,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文学艺术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而部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认识较为肤浅,对历史背景和艺术内涵的理解有限。
2.知识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对作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文学艺术大师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主题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
3.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在分析文学艺术大师作品时,学生往往难以抓住作品的核心内容和艺术特点。
4.素质方面:学生在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表现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观点时存在一定困难。
5.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但个别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此外,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佳,影响了课堂笔记的准确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的相关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文学艺术大师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文学艺术作品的图片、艺术家的生平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黑板上绘制时间轴,帮助学生梳理文学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或《洛神赋图》。
-提问:这幅作品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场景?它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构建文化的圣殿,了解文学艺术的大师们。
2.讲授新知(20分钟)
-第一节:文学艺术大师生平简介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强调他们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贡献。
-学生跟随教师了解每位大师的生平,思考他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第二节:作品分析
-教师展示李白、杜甫、苏轼等大师的代表作品,如《将进酒》、《春望》、《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学生结合作品,分析大师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和作品内涵。
-第三节:文学艺术大师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艺术大师对后世的影响,如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文学艺术大师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一道关于文学艺术大师的填空题,如“李白是唐代著名的______家,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等。”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题,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学艺术大师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文学艺术的世界。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教材中关于文学艺术大师的章节,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2.选择一位文学艺术大师,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介绍文章。
3.思考文学艺术大师对后世的影响,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文学艺术大师的生平资料:收集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艺术大师的生平故事,包括他们的成长背景、创作经历和主要成就。
-文学艺术作品赏析:选取李白、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