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章节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为主题,紧密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围绕单元主题“自然与人文”,以“读、写、说、做”为主线,通过精读课文、欣赏美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阅读自然与人文主题的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了解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精读课文,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②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精神,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④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挥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和配套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自然风光图片、历史事件纪录片等,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
3.教学工具: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笔记和标记。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自由交流,并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自然风光吗?你们能从这幅画中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为新课《自然与人文》的导入做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阅读课文《黄山奇石》,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教师适时点评和引导。
-介绍作者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印象。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家乡的景色。”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回顾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荷塘月色》等课文,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做好复习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庐山谣》唐代:李白
予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水上沤萍洲,山间石门寺。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探索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景观。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环保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自然与人文的兴趣。
-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观后感等,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文学名著,了解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