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本节课主要讲述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以及边疆危机的背景和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我国在近代面临的边疆危机及其原因。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思维、家国情怀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核心素养。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爱国情感。此外,通过探讨边疆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提升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历史视角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以及边疆危机的主要原因和应对措施。具体包括: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运动中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福州船政学堂的设立等。
-洋务运动的特点:如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等。
-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实力、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等。
-边疆危机的主要原因:如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边疆地区经济落后等。
-边疆危机的应对措施:如加强边防、开展边疆建设、民族政策调整等。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具体包括: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技术,但未能真正实现制度创新,因此无法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例如,虽然洋务派推动了军事现代化,但并未触及政治体制的改革。
-边疆危机的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边疆危机背后的多种因素,如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经济落后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新疆危机不仅是领土争端,还涉及到民族宗教问题。
-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例如,洋务运动的失败为辛亥革命等后续事件埋下了伏笔。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以及边疆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如洋务派的具体举措和边疆危机中的典型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洋务运动的重要图片、图表和相关文献,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教学软件:利用历史教学软件模拟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情景,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历史。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如在线历史资料库,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方式开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自强运动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鸦片战争”相关内容,为学生构建知识衔接。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过程,以及边疆危机的背景和影响。
-洋务运动的兴起: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目的和主要活动。
-洋务运动的发展:分析洋务运动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边疆危机的背景:讲述边疆危机产生的国内外因素。
-边疆危机的影响:探讨边疆危机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如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和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或边疆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