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第4课诚实为本第1框诚者自成说课稿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第4课诚实为本第1框诚者自成”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教学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判断力和法治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在个人品德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形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发展迅速,价值观逐渐形成。在知识层面,学生对诚信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深入探讨诚信内涵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可能存在难度。素质方面,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行为习惯上,个别学生存在撒谎、抄袭等不诚信行为。这些因素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诚信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诚信人物事迹介绍,丰富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无特殊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纸笔等工具,营造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系列关于诚信的图片,如古代诚信故事、现代诚信人物等,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诚信如此重要?”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问:“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诚信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如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弊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古代诚信故事、现代诚信人物等,帮助学生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诚信故事,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探讨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诚信的情景剧,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关注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表现。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安排如下:
一、导入
1.展示诚信图片,提问学生关于诚信的认识。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呈现
1.讲解诚信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
2.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组讨论,分享诚信故事,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
三、巩固练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诚信情景剧。
2.教师指导学生表演,关注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五、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表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诚信的力量》:介绍诚信在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诚信带来的积极影响。
-《诚信的代价》:探讨不诚信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诚信对于社会和谐的维护意义。
-《古代诚信故事选》:精选古代诚信人物的事迹,如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诚信的典范。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收集和整理诚信相关的案例,如诚信人物、诚信事件等,形成个人学习资料。
-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阐述自己对诚信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