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3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3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3(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容包括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学到的地形地貌、气候、河流等知识相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增强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培养综合思维,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4.增强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2.如何通过地理知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教学和实地考察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

3.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

4.设置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以突破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地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线上资源利用:引导学生访问相关地理网站和数据库,获取更多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拓展知识面。

3.地理软件应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亲手操作,分析地理数据,提升空间数据处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景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哪里吗?它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理特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讲授新知(20分钟)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讲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类型和分布,如平原、丘陵、湖泊等。

-气候特点:

-讲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等。

-经济发展状况:

-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

-分析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交通、资源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讨论其发展优势和挑战。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给予评价和指导,强调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关注地理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特色文化或传统产业,下节课分享。

-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包括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图层。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