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理解羟基的结构特点。
-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对乙醇结构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
2.教学难点
-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理解。
-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展示一些含有乙醇的生活用品,如白酒、酒精棉球、酒精灯等。
2.提问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乙醇是非常常见的。大家能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乙醇吗?它有什么用途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一--乙醇。
(二)乙醇的物理性质
1.学生观察:展示一瓶乙醇,让学生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2.总结汇报:请学生描述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20℃时,乙醇的密度为0.789g/cm3。
-沸点为78.5℃,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3.实验演示:进行乙醇与水混合的实验,向盛有乙醇的小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振荡后观察现象,进一步验证乙醇与水互溶的性质。
(三)乙醇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推导
-介绍:乙醇的分子式为C?H?O,引导学生思考其可能的结构。
-提示:根据碳的四价原则,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2.结构探究实验
-实验设计:
-钠与乙醇反应:在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现象,并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进行对比。
-定量实验:通过测定一定量乙醇与足量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钠反应的氢原子数目。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钠与乙醇反应比钠与水反应缓慢,说明乙醇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弱。
-通过定量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它能被钠置换,而另外5个氢原子不能被钠置换。
3.结构确定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CH?OH,官能团为羟基(-OH)。
-强调:羟基与氢氧根离子的区别,羟基是电中性的原子团,而氢氧根离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四)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实验回顾:请学生回顾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现象。
-方程式书写:引导学生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CH?OH+2Na→2CH?CH?ONa+H?↑
-分析讲解:
-对比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强调乙醇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指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乙醇钠是一种有机盐。
2.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的燃烧
-展示图片:展示乙醇燃烧的图片,介绍乙醇是一种优良的燃料。
-方程式书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CH?OH+3O?2CO?+3H?O
-能量变化:说明乙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取暖、发电等。
-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演示:
-操作: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铜丝颜色变化;迅速将加热后的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重复操作几次。
-现象:铜丝加热后变黑,插入乙醇中又变红,同时闻到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