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海南省海口市七级语文上册第课《七颗钻石》公开课教学设计创新.docx
文件大小:39.7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3.29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干涸清澈喜出望外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体会童话的奇幻想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童话语言的优美。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童话的写作方法,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姑娘的爱心以及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

-学习童话的写作特点,体会其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爱心的力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行为。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营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本。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情感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干旱地区缺水的视频片段,展示干裂的土地、干涸的河流以及人们渴望水源的眼神。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在这种缺水的情况下,如果有奇迹发生,让你得到了水,你会怎么做?

3.引出课题《七颗钻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水的神奇童话,看看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

-干涸(hé)清澈(chè)唾沫(tuò)绊倒(bàn)一瞬间(shùn)喜出望外

-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干涸清澈喜出望外等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1.学习水罐的第一次变化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小姑娘在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的情况下,仍然想着生病的母亲,她醒来后继续到处找水,表现出小姑娘对母亲深深的爱。

-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的疲惫和坚持。

-提问: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理解喜出望外一词,并让学生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小姑娘的喜悦。

-小结:小姑娘对母亲的爱让水罐里神奇地出现了水。

2.学习水罐的第二次变化

-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小姑娘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心中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她的善良和孝顺使水罐变成了银的。

-分角色朗读小姑娘和母亲的对话,体会小姑娘的体贴和母亲对女儿的疼爱。

-小结:小姑娘的孝心让水罐再次发生变化。

3.学习水罐的第三次变化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小姑娘在看到小狗哀哀地尖叫时,很可怜它,就把水罐递给了小狗,她的爱心和同情心让水罐变成了金的。

-想象小狗喝到水后的情景,说一说小狗会有怎样的反应。

-小结: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变成了金的。

4.学习水罐的第四次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第8-10自然段,思考:水罐最后变成了什么?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