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观照自然》知识点归纳.docx
文件大小:19.2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4.78千字
文档摘要

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观照自然》知识点归纳

一、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远古时期

山水画早期形态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在早期壁画、帛画中能发现山水元素,但此时山水画尚未独立。例如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壁画局部,其中对简单山峦的描绘就显现出山水画的雏形,虽然表现手法较为稚嫩,但已具备山水的基本形态,为山水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文人寄情山水,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为山水画奠定了理论基础。山水画开始从人物背景中独立出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便是典型代表。在《洛神赋图》中,山水背景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美学,尽管山水形象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可能相对较小,但已经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社会动荡促使文人通过山水画表达内心世界,这种将情感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创作理念,影响深远,为后世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打下了根基,使山水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

(三)发展-隋唐

展子虔《游春图》:隋唐时期,山水画技术有了显著提升。展子虔的《游春图》以青绿设色描绘春日山水,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之一。从高清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其细腻的色彩运用,山水细节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幅作品标志着山水画风格的初步形成,也体现了时代审美从早期古朴风格向更加细腻、丰富风格的变迁,对后世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辉煌,色彩丰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展现出山水的华丽一面,如李思训的作品,其画面繁丽,通过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山水的壮美与富贵之气;而水墨山水则墨色深远,意境悠然,更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体现山水的诗意美,王维的画作便是典型,他以简淡的墨色渲染,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隋唐时期山水画流派的多样化发展,也体现了画家们对山水画不同表现形式的探索。

(四)发展-五代两宋

北方画家:五代两宋时期,北方画家荆浩、关仝的作品展现出北方山水气象万千的特点。荆浩的《匡庐图》、关仝的《关山行旅图》中,崇山峻岭气势雄浑,画家通过独特的技法创新,真实地描绘出北方自然山水的磅礴之势。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山势的雄伟壮观,这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独特的艺术表达,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北方山水的雄浑壮阔之美。

南方画家:南方画家董源、巨然以江南水乡为题材,形成了温润的画风,与北派山水形成鲜明对比。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水汽氤氲,画面中湿润翠绿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温婉特色;巨然的《万壑松风图》则体现出江南山峦的柔和。董巨画派的作品为研究南派山水提供了重要参考,展现出与北方雄浑山川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五)发展-北宋(郭熙与“三远法”)

北宋时期,郭熙提出“三远法”,为山水画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三远法”包括高远、深远、平远三种视角构图方式。高远是从山下仰望山巅,以高耸山峰展现雄伟,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高远法描绘出山的巍峨高大;深远是山前窥山后,展现绵延空间感,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运用深远法,使观者视线随着画面线条深入,体验到山重水复的深远意境;平远则是以近山望远山,展现广阔无垠的景象,倪瓒的作品常运用平远法,通过景物大小、疏密对比,体现出深远空间感与辽阔意境。“三远法”增加了山水画的维度,使山水画层次分明,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提升了观者的视觉体验,引领了北宋画坛的创新。

(六)发展-南宋(马远、夏圭)

南宋画家马远以“马一角”构图著称,画面简洁,笔墨刚劲,其作品《寒江独钓图》仅描绘了一叶孤舟和一位垂钓者,周围大面积留白,却营造出空灵而深远的艺术境界。夏圭则以“夏半边”风格闻名,常绘半边景色,笔触豪放,意境深远,《溪山清远图》体现了他不凡的画风。马远和夏圭的独特构图和简练笔墨,使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展现出南宋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追求,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创新精神至今仍被赞誉与研究。

(七)发展-元明清

元代文人画家:元代文人受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影响,山水画呈现出独特的笔墨意境,并且将书法入画。以赵孟頫等“元四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注重展现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简约笔触描绘出富春江一带的秀丽景色,画面意境深远,体现了文人画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精髓;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通过简洁的构图和淡雅的笔墨,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表达了画家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感悟。元代文人画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状态和审美追求,为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明代山水画流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众多,浙派风格雄放,以戴进的《春游晚归图》为代表,作品展现出刚健豪情,笔墨豪放有力,色彩鲜艳,描绘出热闹的春游场景,体现出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