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填空版)
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P10)
2.孟德尔用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P11)
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2)
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_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
②用_____________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_____________法。
④由_____________的研究思路;
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_____________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
(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有__________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_____种表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
7.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且提出了基因型和_____________的概念。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_____________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P15“本章小结”)
抽默1:
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_____________。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___。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
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去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套袋。
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去雄应在_____________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现象。
5.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_____________(植物常用)、_____________(动物常用)。
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桶内的彩球数量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不相同,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_____________不相同。
7.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答案版)
1.孟德尔针对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