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负
有抚驭、开化四夷的责任。是以大一统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以中国为宗主,以四夷为附庸的华夷一统。……古代中国之所以将先秦诸侯与天子之间的朝聘制度用于对外关系,形成历代相沿的朝贡制度,便是大一统理念在外交制度上的折射。
——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学习聚焦
1.分析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深远影响。
2.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认识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突破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成就。
重要概念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海合作组织、多边主义;
1949-1950年50年代末-60年代70年代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一次建交高潮
第二次建交高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掀开了新的篇章。;;
辩证看待:“一边倒”利弊兼有,在当时是必要的。
利: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
弊;①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②不利于进一步打破外交僵局,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问题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
材料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
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不矛盾。
理由:“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它的最终目的是
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三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
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
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论??民民主专政》;
答案具有历史必然性。
说明:(1)国际:二战后,出现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①苏联:中苏意识形态相同;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苏联有能力也愿意帮助中国。
②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和封锁政策。
(2)中国:要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利益的需要)。;
与苏联
建交;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特征: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图解历史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
意识形态
异
社会制度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责任
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
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材料二宣传画
解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内“左倾”错误逐渐发展,国际上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与美苏关系均不好,国际环境空前恶劣,被迫采取两个拳头出击(既打美又打苏)的外交策略;为打开外交局面,中国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材料一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
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
始接触中国。——《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答案美国:①长期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失败;②自身经济实力下降,霸权地位相对衰落;③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战泥潭。
中国:①中苏关系恶化;②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总之,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