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必修课标要求;考情
归纳;;(2)影响
①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②“皇族内阁”的设立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
(1)组织上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_____,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2)思想上
①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
②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
(3)军事上: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____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________发展成武装起义。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__________,推黎元洪为都督。湖南、____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____政体就此产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目的;3.南京临时政府的选官制度与货币政策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7、15课];4.近代大学的设立
[链接·选择性必修3·第14课]
(1)北京大学:其前身__________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其改名为“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的________,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5.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1)袁世凯在____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
(2)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让位声明。
(3)袁世凯施压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宣告清王朝结束。
(4)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为__________,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积极影响;社会层面;2.局限性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概念阐释
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民主共和制:近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因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这种制度主要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教考衔接
1.清末新政
萧功秦在《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说道:“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有何不同之处?;概念阐释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18世纪初始于英国。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总统必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教考衔接
2.武昌起义的爆发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由此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爆发有何关系?;3.辛亥革命与“光荣革命”的共同点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
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的哪一方面?;4.辛亥革命的三大成果
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材料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是如何评价的?;图解历史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用五个“第一”归纳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