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新课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体会《诗经》的句式特点,感受诗的韵律美了解《诗经》的写作特点,了解《诗经》的赋比兴手法的应用把握文章主旨内容,体会诗中的美好情感与优美语言4
《诗经》简介《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诗经》六艺《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6《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风雅颂之对比风我们看到“风”有着讽刺以及教化的作用,是《诗经》篇数最多的一部分,共有160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死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啊美好乐土,那是安居好去处!雅“雅”,正也,主要介绍了高级贵族活动是宗周地区的正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以军国大事和祭祀为主要内容。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大雅?文王》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天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天帝身边多么崇高。风雅颂之对比7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周颂?清庙》啊庄严而清静的宗庙,助祭的公卿多么庄重显耀!济济一堂的众多官吏,都秉承着文王的德操;为颂扬文王的在天之灵,敏捷地在庙中奔跑操劳。文王的盛德实在显赫美好,他永远不被人们忘掉!
赋比兴之对比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生子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诗经》中的这些赋诗之法无需过度铺排,本身信息和真诚抒情便自有动人之处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卫风?硕人》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赋比兴之对比8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周南?桃夭》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校正字音雎鸠jūjiū窈窕yáotiáo逑qiú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芼mào9
诵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0
音韵之美音韵和谐(1)运用叠词(关关)(2)运用双声(参差)(3)运用叠韵(窈窕)(4)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11
12重章: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叠句: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把握诗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13
把握诗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