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炼之同住地球村综合题.docx
文件大小:296.31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1.95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24页(共NUMPAGES2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炼之同住地球村综合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青岛期末)下面是一部智能手机的“旅行”记录:芬兰设计手机蓝图→韩国研究开发流程→东南亚制造→英国的货船进行运输→巴西市场发售。这体现的是()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样性 D.竞争多元化

2.(2024秋?青岛期末)2024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中国将继续同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合作,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振兴,携手共同实现世界现代化。这说明()

A.全球南方国家可以主宰世界事务

B.世界多极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C.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D.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不复存在

3.(2024秋?济南期末)近年来,中非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依托中非合作论坛平台,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持续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这表明中非()

①坚持平等互助,寻求共同发展

②推进战略关系,维护共同利益

③坚持开放包容,消除彼此差异

④主导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秋?南昌县期末)10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齐聚喀山会晤并发表了《喀山宣言》,呼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加强金融合作、反对单边制裁等议题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这表明()

A.金砖国家致力于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

B.金砖国家将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将因此而不再陷入动荡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将退出历史舞台

5.(2024秋?南昌县期末)2024年3月26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各国代表围绕“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这一主题进行商讨,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提出博鳌方案。年会主题反映出当今世界的特征是()

A.变乱交织、不稳定、不确定

B.封闭、衰退、孤立

C.开放、发展、紧密联系

D.冲突、冷战、对峙

6.(2024秋?常州期末)2024年11月,第七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以下关于进博会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进博会信息

体现的道理

A

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带来高新材料首秀首展

对外开放主要靠引进来

B

我国展出量子号、嫦娥六号、5G智慧工厂模型

搭建发展的融资渠道

C

原产美洲的牛油果等全球好物走向中国餐桌

体现了生产的全球化

D

129个国家和地区3496家展商参加,意向成交额超800亿美元

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原则

A.A B.B C.C D.D

7.(2024秋?新会区期末)某校九年级组织了“新闻微播报、时政精点评”主题活动。以下是某小组收集的新闻素材:

2024年,巴以地区战火纷飞,军事对抗不断升级,大量基础设施被摧毁,人道危机严重,周边多国有大量难民涌入。

2024年,亚洲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居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升高,冰川加速融化,严重威胁众多极地生物的栖息与生存繁衍。

2024年,部分发达国家提高贸易壁垒,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波动剧烈,全球股市动荡,许多跨国企业面临生产与销售困境。

上述新闻素材共同说明了()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存在

B.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不再延续

C.各国之间应放弃竞争,加强合作

D.各国应携起手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8.(2024秋?新会区期末)2024年1﹣6月,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呈增长态势,出口与进口额均有提升,同比分别增长3.6%与2%。1﹣8月,中国全行业对外投资及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投资与承包工程合同额均增长。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化 D.社会信息化

9.(2024秋?河北区期末)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扩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金砖国家扩员()

①能够决定世界和平和发展的走向

②将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③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

④表明当今世界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4秋?河北区期末)大米是亚洲人餐桌的主角,但在不同国家却呈现出不同的外形和口味,中国的蛋炒饭、日本的寿司、印度咖喱饭、韩国的石锅拌饭等把大米“演绎”得如此不同。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应坚持各美其美

②各国文化是不同的,是难以借鉴的

③我们要有欣赏不同文明之美的眼睛

④文化的交流会对本国文化带来冲击

A.①②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