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品格与志趣 23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文件大小:1.74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2.63千字
文档摘要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六单元品格与志趣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目录CONTENTS01预学检测021星题夯实基础032星题提升能力任务1扫清阅读障碍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sùyùguǎ2341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委.而去之委:?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

令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

团结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

属和母系亲属放弃2341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23414.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篇提出论点,

指出?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加以

证明,指出、、?三要素在战争

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

“,”的结论。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34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内城围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极点归顺,顺从2345678910111213141例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A.空.谷.传响 B.猛浪若奔.C.风烟俱净. D.环.而攻之而不胜点拨:例句为形容词作动词,威慑。A.名词作状语,在空

荡的山谷里;B.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C.形容词作动

词,消散,散净;D.名词作动词,围。故选C。C2345678910111213141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兵.革非不坚利也C.池.非不深也 D.米.粟.非不多也点拨:A.古义:国防/今义:国家。B.古义:兵器/今义:

军人,军队。C.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D.古今义均

指“粮食”。故选D。D2345678910111213141A.夫环而攻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亲戚畔之 D.寡助之至点拨:“畔”同“叛”,背叛。故选C。C2345678910111213141A.委而去之 B.太丘舍去C.意与日去 D.一狼径去点拨:C项中的“去”解释为“丧失”。其他三项中的

“去”均解释为“离开”。C2345678910111213141战国儒家论

语大学23456789101112131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345678910111213141课内精读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的题

目。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环而攻之而不胜。答案: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答案: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背

叛的寡助之君。23456789101112131418.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

和”的最佳局面是“”。得道天下顺之234567891011121314110.在孟子眼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请你结

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案:示例: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紧密团结,经

过多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胜利。②汶川大地震,十

几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③2023年夏

天,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345678910111213141课外阅读【荣德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

题。(11分)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①良马也、水

行之有轻舟便楫也,乘之者遂得其成。伊尹得之,汤以

王;管仲得之,齐以霸;商君得之,秦以强。此三人

者,皆明于霸王之术,察于治强之数,而不以牵于世俗

之言;适当世明主之意,则有直任布衣之士,立为卿相23456789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