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甲】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笑”和“长息”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笑”是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与嘲笑,传神地刻画出智叟傲慢武断的态度,是他自作聪明的表现。“长息”表现了愚公的胸有成竹,表现出他对智叟的迂腐守旧感到无奈与可悲。返回16.【甲】【乙】两文都富有寓意,请概括【甲】【乙】两文共同的寓意。示例: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点拨】【甲】文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乙】文中“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据此可知,【甲】【乙】两文共同的寓意是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返回17.(学科素养思维提升)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以“愚公移山之我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的寓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读了这则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则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2)下面是同学收集的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材料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摘自歌曲《愚公移山》)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观点。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观点二: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移山。这种迎难而上、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返回*******************习题链接基础题综合题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人教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1ABBC基础题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234综合题5DC6789D10111213C141516171.[2024原创]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始龀(chèn) 雍南(yōng) 箕畚(běn) 冀州之南(jì)B.惩罚(chěng) 渤海(bó) 万仞(rèn) 魁父之丘(dǒu)C.荷担(hè) 膝盖(qī) 穷匮(kuì) 一厝朔东(cuò)D.孀妻(shuāng) 河畔(pàn) 叩石(kòu) 煽风点火(shàn)A????????????????【点拨】B.惩罚(chěng)——(chéng),魁父之丘(dǒu)——(kuí);C.膝盖(qī)——(xī);D.煽风点火(shàn)——(shān)。故选A。????返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D.投诸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B????????【点拨】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将近/连词,况且;B.都是介词,凭借;C.代词,他的/副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助词,的/代词,这件事。故选B。返回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装土石的工具C.寒暑易节 易:更替D.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点拨】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B返回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曰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委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