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内探究7.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消息的主要内容。【点拨】本题抓住两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来答即可。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返回8.《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凝练,第四句中“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的描写有没有必要?为什么?有必要。“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仅是对渡江场面的客观描写,更传达出作者的兴奋与喜悦之情。同时,作者用精短的描写展现了我军作战的整体态势,而不去具体铺叙、说明,收到了以少总多的效果,非常凝练。【点拨】首先答出有没有必要,注意此类题的答案一般为有必要;然后结合上下文及新闻主旨分析原因。返回9.《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什么要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接着中路军说西路军,两者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军激战,文势也达到高潮。文章根据时间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点拨】文章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一般是有其内在逻辑性的。本文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首先遵循了时间顺序,其次联系了事件特点。返回10.(内容理解)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新闻主要报道了人民子弟兵参与抗洪抢险救灾的光荣事迹,表达了对人民子弟兵的爱戴之情。B.新闻的主体部分按照不同的角度来组织材料,结构合理,层次清晰。CC.最后一段是新闻的背景部分,总结全文,赞扬了人民军队是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D.“一个沙袋几十斤重,连续70多个小时,没人喊苦喊累。”真实的数字,既写出了战士的辛苦劳累,也赞扬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毅力。【点拨】最后一段是新闻的结语部分,不是背景部分。返回11.(结构层次)新闻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角度来组织材料的?请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第一层:第③—⑥段。角度:中部战区、北部战区联指中心昼夜运行,全力以赴支援地方抢险救灾。第二层:第⑦—⑨段。角度: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用行动践行“党旗所指、冲锋所向”“洪水不退我不退”的铿锵誓言。第三层:第⑩—13段。角度:各任务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点拨】通读主体部分就会发现,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来组织材料,先议论,后记叙,列举具体事例印证提出的观点。返回★12.(记叙详略)新闻第⑧⑨段的事例写得十分详细,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第⑧⑨段写了具体的事例来印证第⑦段的观点,详写这两段的事例,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在抗洪抢险一线,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是真的在用行动践行铿锵誓言。返回13.(拓展探究)读了本则新闻后,你会对人民子弟兵说点什么?不少于50字。【点拨】本题要写出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仰和爱戴之情。示例:抗战有你们,抗洪有你们,抢险有你们,救灾有你们,向你们致敬!所有奋战在前线的人民子弟兵,请照顾好自己,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返回三、综合性学习14.(立德树人热爱和平)八年级(1)班开展“珍爱和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例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敌入侵的战斗及战斗英雄。示例: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示例:抗击沙俄收复新疆——左宗棠。(2)右图是一幅关于热爱和平的公益广告图片,请你向同学们谈谈你对它的理解。示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这幅图片告诉我们,要热爱和平,热爱祖国。(3)请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在法国隆重庆祝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的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这座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在法国揭幕。(4)请仿照示例写出一个关于战争的成语并解释。示例: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示例:声东击西——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5)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关于战争的古诗词。示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返回习题链接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