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2.D3.C
4.植物的种类决定了其果实的类型
5.①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相伴随,足够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②近代欧洲人继承的希腊式数理自然观,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
③近代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相互加速,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
④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制度以及思想、言论、科学研究的自由,解放了创造力,为科学发展扫清了障碍。
6.B7.B
8.①照应上文:引用父亲书中的回忆性文字照应上文“我迷恋机器”,以此佐证“我”选择的正确性;②升华主旨:暗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凸显机械专业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③引出下文:为下文父亲最终理解并默许“我”的选择做铺垫,父亲最终理解并支持“我”实现心愿。
9.①事件围绕这段路展开,使事件发展流畅、脉络分明;②通过地点变化推动事件发展,转换情节,便于读者阅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这段路涉及的地点具有地方特色,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④这段路也是父子俩的心路历程,见证了儿子走向独立、父亲逐渐放手的过程。
10.CEG
11.C
12.A
13.(1)因此(君主)把握好四方(价格)的高低,国家就没有投机的商人,价格高低相当,这就是国家经济平衡。
(2)那个时候,诸侯不能以德施政,(一个个)争抢功劳夺取利益,所以依靠权势互相排挤。
14.①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说明礼义可以治国。
②事实论证,以齐国不能实现王道和现在国家衰弱、空虚的事实,说明追逐末利于国无益。
③对比论证,将伊尹、太公与管仲进行对比,又将古今形势进行对比,得出应崇仁义、力本农的结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子说:“君主控制住经济的根本,那么民众就无法把握其末端。君主控制了开端,那么民众就无法把握其结尾。在流通中的财物,就让它们在关市上交税。粮食中的财富,就守住春秋两季的价格变动。物品中的财富,就定好价格规定(让它们)施行。这样,物资只要有变动就可以有相应的措施应对。所以,预先占领物资流通的渠道,那么商人就无计可施;君主把握物资由上至下的流通过程,那么商人就不能操纵经济而失去了高额的利润。因此(君主把握好四方(价格)的高低,国家就没有投机的商人,价格高低相当,这就是国家经济平衡。”
齐桓公问管子:“轻重权变之术什么时候可以终止?”管子回答道:“就好像四时交替,没有终止之期。国家有忧患的时候,就运用轻重权变改变粮食价格来调控财用,积蓄收存盈余以备奖赏之需。天下归服(的时候),就要使那些有诚信讲仁义的人士富起来。因此,人民就会重视礼让,就不会再有行为不合规矩的人。”
管子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就好像黄金和秤砣相平衡的关系一样,如果秤砣加重,那么黄金就会随之倾侧。所以用权变来治理国家,国力就昌盛,用常规方法来治理国家,国力就衰微。如今粮食在我国价格较高,在天下价格较低,那么诸侯国的(粮食)就会自己流入(我国),就好像水(从上)往下流一样。所以物品价格高就会聚集,价格低就会散去。物品囤积价格较高,发售价格就较低,散布得也就更多。钱币的价值高,那么民众就拼命追求其中的利益,钱币的价值低,民众就把它弃而不用,所以钱币的价值高低需要调整到合乎平衡的数目为止。”
材料二
御史上前说:“从前姜太公被周武王封于营丘,(齐国)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太公于是打通发展工商业的途径,充分发挥妇女精巧的手工技能。所以邻国都与齐国进行交易,财富物资不断增长,(齐国)世代成为强国。管仲辅助齐桓公,沿袭前代君主的事业,实行价格轻重随物资供求关系而变化的政策,向南征服强楚,称霸诸侯。如今大夫君继续推行姜太公、齐桓公、管仲的轻重之术,统管盐铁,开辟山林川泽的财利,各种货物越来越丰富。所以当地经费充足,民众生活不再困乏,农业根本和工商末业共同获利,上上下下都很富足。”
文学说:“礼义是立国的根基;而权势财利是为政的残贼。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伊尹、姜太公凭借(商、周)百里封地使其君主兴盛,管仲独得齐桓公信任,凭借千辆兵车的齐国,却不能臻于王道,这是由于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对。因此功名毁坏且主张不能实现。那个时候,诸侯不能以德施政,(一个个)争抢功劳夺取利益,所以依靠权势互相排挤。如今天下合为一家,怎么还追逐工商末利呢?大夫君用尽心计,策划国家费用,构怨诸侯,加上酒类专卖,增设盐铁官营。然而国家衰弱损耗,城郭空虚。因此不推崇仁义就无法教化民众,不大力务农就无法使国家富强。”
15.A
16.①词人作词之处。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的喜好,词人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且词题也由此而来。②词人的心境。“诗酒趁年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