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23 《孟子》三章 (6).ppt
文件大小:3.89 MB
总页数:6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7.61千字
文档摘要

12.结合选文,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答案:①意志坚定:从“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

之,数日不死”可以看出。②忠贞爱国,有民族气节:

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③宁死不屈:从“引

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胁”可以看出。2345678910111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蕴含的哲理是,美好事物的消逝是无法

阻止的,但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

为消逝而变得虚无。23456789101112111.《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

中的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

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选择《孟子》中的其他语句。234567891011121答案:示例一:座右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合乎正义者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帮助,违背正义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以它作为座

右铭,可以警醒并鞭策自己以德才和真心对待他人,以

善行回馈社会,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234567891011121座右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

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以它作为座右铭,可以警

醒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

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示例二:234567891011121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

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

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

‘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有改动)23456789101112112.【真实任务情境】中华自古多君子,流芳千古大丈夫。

同学们读过文章后,感受颇深,纷纷跟帖回应。请你在

比较思辨中,补充相关内容。小智:“有饿者蒙袂辑屦”中“蒙”是什么意思?234567891011121小慧:文言文中解释实词,可以用字源推测法,例如:

“父命之”中的“命”,就可根据其字源,解

释为(1)?。小智:我明白了。那“蒙”根据其字源,可解释为

(2)?。教导、训诲掩蔽234567891011121小晋:本文中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

食”。这与孟子“贫贱不能移”的观点是否矛盾?小慧:矛盾。“嗟来之食”,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无

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食。曾子的观点违背了《孟子》中

大丈夫的标准。234567891011121(大丈夫应

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34567891011121小文:我认为不矛盾,黔敖已经向饿者道歉了!小智:试问,别人侮辱了你,再给你点好处,你会接

受吗?反

问否定234567891011121陈

述自己宁可饿死也不要接受别人

侮辱性施舍的决心①曾子认为嗟来

之食不能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②当

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了尊严,没有违背“贫贱不

能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23456789101112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行拂.乱其所为?(4)入.则无法家拂士?(5)而后作.?(6)而后喻.?选拔、任用此违背指在国内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了解、明白234567891011121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