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3).ppt
文件大小:2.64 MB
总页数:4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4.25千字
文档摘要

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23456789101112131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2345678910111213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

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34567891011121319.[南阳期末]课文和链接材料分别是如何表现月光皎洁

的?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②而

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

中,复如画中。(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有改动)【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

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摩荡:荡漾。23456789101112131答案:课文用月光下竹柏影子给人造成的错觉,表现了月色

的澄澈空明。链接材料通过月光下湖面的明亮澄澈、湖堤柳

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表现了月色的清朗。2345678910111213111.下面的句子无处不写“月”,却无一字有“月”,你

认为“月”应该藏在该句的哪个部分里?并说说你的

理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示例一:“月”藏在“积水空明”里,作者将月

光比作积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光澄澈透明的美。示例二:“月”藏在“藻、荇交横”里,藻、荇是月下

竹柏的影子,衬托出了月色的皎洁、月光的柔美。2345678910111213112.苏轼在甲文中称自己是“闲人”,在乙文中称自己是

“闲者”,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谈谈对

“闲”字的理解。答案:示例:“闲”有悲凉的意味,苏轼被贬黄州,怀

才不遇;“闲”体现了无职无权、悠闲自在的生活状

态;“闲”可见苏轼欣赏江山风月的怡然自得;“闲”

也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3456789101112131√大江蜿蜒曲折,就像苏轼坎坷跌宕的人生;大江奔流不息,就像苏轼豪放旷达的胸怀。苏轼与大江是最好的知己。

23456789101112131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三单元11短文二篇目录CONTENTS011星题积累运用022星题阅读理解031星题积累运用042星题阅读理解答谢中书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xiētuíyù23456789101112131415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高峰入.云?(2)四.时.俱备?(3)五色交.辉.?进入四季交相辉映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

意思234567891011121314151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B.自康乐以.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清.流见底 回清.倒影D.沉鳞竞.跃 与物无竞.A点拨:A项,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B项,以:

助词,和时间词连用,表示时间/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

一行动的目的。C项,清:形容词,清澈/名词,清波。D

项,竞:副词,争相/动词,竞争。234567891011121314151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晓雾将歇.古义:?;今义:?。(2)夕日欲颓.古义:?;今义:?。消散休息坠落萎靡2345678910111213141515.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自

号?,南朝齐梁时思想家。陶弘景华阳隐居23456789101112131415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3456789101112131415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