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防灾减灾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4月24日4时15分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北纬28.40度,东经94.61度)发生6.3
1.能否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地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的消耗。第2题,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3.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兴建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在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
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
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解析】3选D,4选C。第3题,兴建水利枢纽、加固堤防可以防治洪涝灾害,防护林工程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海防林工程可以防治海浪侵袭,这些都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第4题,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公众参与。
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回答5、6题。
5.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的减灾作用有 ()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
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
D.消除旱灾灾情
6.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 ()
A.加固房屋,提高抗震度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解析】5选C,6选C。第5题,修建水库可以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提高抗灾性能。第6题,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挖掘机井、加固房屋属于改变财物特征;修建防洪大堤属于阻隔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8.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7选B,8选D。第7题,根据紧急救援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迅速降低甚至停止这一特点,说明此类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第8题,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地震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
9.防御地质灾害的错误做法是 ()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B.建立灾情预警RBC系统
C.植树造林,减少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D.砍伐树木让地表水畅流,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解析】选D。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能提前预防地质灾害,减少损失;建立灾情预警RBC系统,当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抗灾救灾;植树造林,保护地表,减少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砍伐树木让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能增加泥石流的发生。
10.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 ()
①美国 ②日本
③印度尼西亚 ④英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应与有台风出现的地区和国家进行,而且要考虑其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