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作文“红包里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的一场情感的盛宴,而红包则是其中传递温暖与祝福的独特载体。过年收红包,一定是你的一大乐事吧!小小的红包不仅仅是金钱的封装,更承载着长辈的关爱、亲友的期许等等,随着年岁增长,我们在红包的传递间,在金额的变化之中,渐渐品味出别样的人生滋味。
请以《红包里的》为题,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500字以上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写作指导
审题
1.抓关键词:题目核心词是“红包”,这限定了写作的主要物象围绕红包展开。但重点在于理解其后所填内容,需要深入挖掘红包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装有金钱的红色纸袋,更是情感、文化、成长等诸多元素的承载物。??
2.剖析引导语:引导语首先点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背景下红包的重要地位,强调其作为传递温暖与祝福的独特载体。“过年收红包,一定是你的一大乐事吧”要求我们写的是“春节”的红包。“随着年岁增长,我们在红包的传递间,在金额的变化之中,渐渐品味出别样的人生滋味”这句话直接提示考生要结合成长经历,写出红包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悟。
选材立意
1.亲情:可以立意为红包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无私的关爱,如爷爷奶奶省吃俭用,过年时却把积攒许久的钱放进红包……;或是父母通过红包表达对孩子成长的欣慰与鼓励……许久未见的亲戚相聚过年,红包是他们拉近关系、送上问候的直接方式,饱含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2.友情:在春节期间,与同学互发红包,回忆一起度过的校园时光,如共同学习、参加活动的场景,感受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以及对即将分别的不舍……?
3.成长感悟:写小时候对红包金额的在意,反映出童真与物质需求;长大后理解红包背后的用心和不易,懂得感恩回报,体现心智成熟……
4.文化传承:深入挖掘红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从红包的起源、传统习俗中的讲究(如包红包的数字寓意、发放红包的礼仪)入手,阐述它在中国年文化里的标志性意义,如象征团圆、喜庆、祝福延续等……?
存在问题
本次写作最突出的问题是详略不当,有不少同学在叙述红包之前,用了大段的文字叙述自己的经历,仅在结尾点出谁给了红包且自己很感动,应以红包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写作;其次是有一些同学没有审准导语,导致所写的红包不是春节红包;再次是不少同学的中心不突出,让读者看不分明他(她)要借助红包表达什么感情和感悟。
优秀作文
红包里的岁岁年年
黄昏时分,暖黄色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细小的缝隙,洒落在我的窗前。我偶然翻出一小叠红包纸,它们大小各异,有旧有新。凝望着这叠红包纸,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每逢春节前的除夕夜,总能收到家中长辈给的红包。那时候,我连压岁钱该怎么花也不清楚,只知道收下红包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那时我还年幼,晚上和妈妈一起睡。我看到妈妈小心翼翼地把我的红包压在枕头下,便好奇地问道:“妈妈,为什么要把红包压在枕头下呀?”妈妈温柔地回答:“这样可以帮你赶走灾祸,带来好运。等今晚过去,往后的日子都会幸福快乐,所以我们要快点睡觉啦。”我乖乖地盖上被子,在迷迷糊糊中伴着窗外漫天绽放的烟火进入了梦乡……?
等我稍微长大一些,已经懂得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对过年的感受也自然更多了。从除夕的清晨开始,我就会帮着奶奶贴春联、准备各种菜品。或许是为了犒劳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这天,家家户户通常在下午四五点钟就吃晚餐了。吃完晚餐后,就到了发红包的时刻。接连收到几个红包的我,笑得合不拢嘴,立刻喊上弟弟一起出门去买烟花爆竹。一朵朵烟花在空中绚丽绽放,五彩斑斓的光线照亮了我的双眼,也照亮了此刻每一个团聚和乐的家庭。
随着红包金额的增加,我的年岁也在不断增长。又是一年新春到,我像往常一样帮奶奶贴春联。贴完春联后,奶奶笑着说:“好了,走吧,咱们可以去休息了。”我疑惑地问:“可是您不是还要准备做菜吗?”奶奶回答:“不用了,今年的菜都提前买好了,下午煮两个汤就行。”看着奶奶轻松愉悦的样子,我心里却莫名有些失落,不禁思索,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变得不再那么有“年味”了呢?不过也顾不上多想,今年我准备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包红包,我想,他们看到我的红包一定会很惊喜。?
吃完饭后,我拿出早就备好的红包,说道:“金额虽不多,但心意很足。”这话惹得他们哈哈大笑,说道:“好好好,现在懂事啦,我们今年不在家过年,要去外面过节。”我急忙喊道:“等一下,你们还没给我红包呢。”……?
我依旧像往年一样,把红包压在枕头下。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是平凡日子里的爱却依然如细水长流般,从未间断。
“快点下来吃饭啦,今天煮了茄子。”思绪随着西沉的太阳一同落下,我小心翼翼地放好那叠红包。我深知,爱不仅仅藏在红包里,更蕴含在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