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朱敦儒《鹧鸪天》.docx
文件大小:16.0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2.72千字
文档摘要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小题。

鹧鸪天

朱敦儒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注]该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罢官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浓郁的色彩,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早年生活的场景。

B.“佳人挽袖乞新词”通过刻画往日风流雅趣,与下片“人已老,事皆非”的沧桑形成对比,体现人生境遇的变化。

C.上片“遍写”“争斟”,写出了题诗与宴饮的场景,与下片“关门睡”形成鲜明反差。?

D.“一任梅花作雪飞”以纷飞如雪的梅花收束全词,既呼应开篇的“梅花”,又体现词人乐观豁达的心灵。

16.陈廷焯评朱敦儒词:忧时念乱,无一字不凄婉”。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其中所寄寓的“凄婉”情感。(6分)

答案:

15.D【解析】(D项“乐观豁达的心境”有误。此时作者对现实不再抱有幻想,而是悲观失望。)

16.(6分)

①身世之悲:“人已老,事皆非”抒发年老体衰、世事变迁的沉痛。

②理想之叹:以“醉不归”的早生陈狂,对比“关门睡”的暮年颓唐,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③时局之痛:“梅花作雪飞”暗含乱们飘摇之意,“一任”表面超然,实则抒发对时局动荡的无奈。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朱敦儒(1081—1159):两宋之际河南府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希真,号岩壑,人称洛川先生。早年隐居不仕,屡辞荐辟。南宋初,避乱客居南雄州。绍兴三年(1133),应召至临安。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右谏议大夫汪勃劾其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遂罢。晚年受秦桧拉拢,复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坐废。工诗词,婉丽清畅,存词约250首,有“词俊”之称,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其词多是反映隐逸生活的,也有感时伤世之作。著有词集《樵歌》。该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罢官之际。

梅花: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不归:不返家。

佳人:美貌的女子。

挽袖:拖住衣袖。

乞:求。

新词:新作的诗词。

轻红:女子化妆用作涂唇的红色。

鸳鸯带:女子绣有鸳鸯图案的衣带。

浓碧:形容酒色深绿,此处借指酒。

斟[zhēn]:注入、添加。

翡翠卮(zhī):翡翠酒杯。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非:与往昔不同。

沾衣:润湿衣服,沾湿衣服。常形容落泪。

如今:现在。

但:只。

一任:听任,任凭。

作雪飞:像雪花一样飘飞。

【译文】

鹧鸪天

朱敦儒

曾经因为喜欢梅花而醉酒在花下,忘记了回家。佳人拉住衣袖,请我写一首新词。于是我一边写词,一边饮酒。如今人已变老,往事不再。看着花儿,无心再饮,只有泪落衣上。一心只想关门睡觉,听任梅花像雪一样飞舞。

【鉴赏】

该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罢官之际。朱敦儒早年自命清高,狂放不羁,不肯做官。靖康之变后他辗转避乱至两广一带,对于宋高宗的征召仍推辞不就。直到绍兴三年(1133)他才应召至临安,五年(1135)被赐予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后来官至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绍兴十六年,汪勃弹劾他与主战派大臣李光勾结,于是朱敦儒被罢官。该词即作于此时。

词的上片,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浓郁的色彩,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早年爱情生活的场景。首句“曾为梅花醉不归”,点出了梅花,并追忆昔日因爱梅花而如醉如痴、彻夜不归的情景。“佳人挽袖乞新词”,是说正当梅花盛开之时,与作者共度这良宵的红粉知己——佳人,向他索要新词。作者的激情迸发,加上佳人的“乞新词”之举而推波助澜,达到了“狂”的高峰。于是他竟顺手拿起佳人涂唇的红色,信笔书于佳人的衣带之上。佳人争着斟酒,作为填写新词的酬报,欢乐的宴饮达到了高潮。“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将宾语前置,突出了“轻红”与“浓碧”,同时从“遍写”与“争斟”,可以想见作者填写新词并非一首,佳人斟酒也不只一杯。这一富有浪漫生活气息的细节描绘,使作者早年隐居不仕、狂放不羁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朱敦儒蔑视功名富贵,清高狂傲之情溢于言表,是他早年生活的形象写照,也可作为理解词的上片的注脚。

词的下片,笔锋陡转直下,作者面对严酷的现实,百感交集。“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同是梅花盛开之时,可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了。当年风华正茂的词人,现已年过半百,昔日“乞新词”的佳人,如今也踪影难觅。更何况经过了靖康之变,生民涂炭,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也在南渡乱离中历尽沧桑。睹物思人,抚今追昔,泪沾衣襟。作者对昔日的恋人和昔日的生活思念之情之深,可从“不饮”“泪沾衣”两个典型细节中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