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3月下旬各地高三语文联考6道作文题目汇编:作文题+解析+范文.docx
文件大小:63.8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2.74万字
文档摘要

01广东一模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苏轼“至绝壁下”而认知到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现在人们利用网络去认知事物的面貌。然而,这些认知就等同于真知吗?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01认知与真知齐飞省察共批判一色

苏轼“至绝壁下”,以亲身实践探寻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展现了直接经验的深刻价值;而现代人通过网络,足不出户便可获取海量信息,似乎拥有了更广阔的认知视野。然而,认知的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真知的必然性。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无论是实地考察还是网络搜索,认知若缺乏批判性思考,便可能沦为浅尝辄止的信息堆积。认知是通向真知的桥梁,但这座桥梁若缺乏坚实的基石,便难以承载真理的重量。

苏轼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直接而深刻的认知方式。他以脚步丈量山川,以双眼观察自然,最终揭开了石钟山命名的谜团。这种认知方式虽然耗时费力,却能让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认知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真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大量数据,科学家们通过这些数据初步认知了火星的地貌和气候。然而,这仅仅是认知的起点。要真正理解火星的地质历史,还需要长期的实验分析和理论推演。这一过程告诉我们,真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认知的不断深化和验证。爱因斯坦曾说:“知识的唯一源泉是经验。”只有将认知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才能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相比之下,现代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虽便捷高效,却可能陷入“信息失真”的困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伪难辨的挑战。以ChatGPT为例,这款人工智能工具虽能生成海量内容,但其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偏见或错误。2023年,有用户发现ChatGPT在某些历史事件或科学问题上提供的内容并不准确。这一现象警示我们,网络认知虽广,却未必能直接转化为真知。认知的多样性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批判性思维,便可能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不同认知方式各有其价值,但唯有以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验证,我们才能从纷繁的认知中提炼出真知。

我们要做到认知与真知的辩证统一。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而世界的复杂性无限。真知并非认知的简单累积,而是认知的升华与超越。火星探测任务中,科学家们通过数据认知火星,但真知却在于对火星地质历史的深刻理解;ChatGPT虽能生成海量信息,但真知却在于我们对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实践验证。认知与真知的关系,恰如河流与海洋:认知是河流,汇聚成真知的海洋;而真知则是海洋,滋养着认知的河流。唯有在认知与真知的辩证统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走向真理的彼岸。

让我们以苏轼的求真精神为榜样,以批判性思维为武器,在认知与真知的辩证统一中,追寻真理的光芒。

02破认知之茧,寻真知之光

在信息的浩渺海洋中,我们时刻探寻着真知的彼岸。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丰富多样,古有苏轼“至绝壁下”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由来,今有凭借网络足不出户尽览万物。然而,这些认知能否与真知划等号,值得我们深思。

苏轼以亲身实践去揭开石钟山之谜,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贯穿古今。实践赋予我们与事物直接对话的机会,使我们触摸其真实纹理。在科研领域,屠呦呦团队为研制青蒿素,无数次深入实验室,对青蒿进行反复提取、试验。他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操作,在一次次失败与尝试中,最终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带来曙光。实践让我们突破理论的局限,用双手和双眼去感知世界,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为认知奠定坚实基础。

但实践认知并非无懈可击。人的感官能力有限,观察易受主观因素干扰。比如在昏暗灯光下观察物体颜色,可能得出错误判断。而且实践范围常受时空制约,对于遥远星系或微观粒子,难以直接实践探索。此时,网络认知展现出独特优势。轻点鼠标,海量信息瞬间呈现,让我们快速了解世界万象。学生借助网络课程,能聆听全球名师授课,拓宽知识边界;研究者依靠网络数据库,可查阅大量文献,紧跟学术前沿。网络打破时空壁垒,极大提高认知效率。

然而,网络信息繁杂,充斥虚假、片面内容。部分不良商家在网络上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认知。同时,网络信息多经加工,与事物原貌存在偏差。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旅游景点图片,往往经过精心修图,实际景观与之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单纯依赖网络,我们极易陷入认知误区。

要趋近真知,需综合实践与网络认知之长。在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时,我们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古迹的历史氛围,观察建筑风格、雕刻细节;另一方面借助网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