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高中生物2.2豆制品的发酵加工—腐乳的制作说课稿(选修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腐乳的制作。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教材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章节紧密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将巩固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并了解腐乳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现象,发展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历腐乳制作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实践创新:学生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能够提出改进措施,激发创新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命观念:学生理解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活动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发酵的基本原理等。在之前的课程中,他们可能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以及酶的催化作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技术实验通常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科学现象。学生的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但腐乳制作涉及多个步骤,对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度要求较高。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独立操作能力强的,也有更倾向于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微生物培养失败、发酵条件控制不当等问题。此外,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克服。同时,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耐心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腐乳制作的历史、原理和工艺流程,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2.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腐乳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发酵过程。
3.讨论法:在实验前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腐乳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教学直观性。
2.视频教学:播放腐乳制作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整个制作过程。
3.实验操作指导:通过实验指导手册或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不同种类的腐乳图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腐乳,以及腐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腐乳是如何制作的,以及微生物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3.引入新课:宣布本节课将学习腐乳的制作过程,了解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腐乳的历史与制作原理(5分钟):介绍腐乳的历史渊源、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微生物发酵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5分钟):讲解微生物在腐乳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如酵母菌、乳酸菌等。
3.腐乳制作的实验步骤(5分钟):详细讲解腐乳制作的实验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发酵条件控制、后期处理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腐乳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展示不同腐乳制作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腐乳制作过程中,哪些微生物发挥了关键作用?
2.提问2:如何控制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条件?
3.提问3: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卫生问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腐乳制作过程的理解。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腐乳制作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腐乳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互动点评: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其他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酸奶、泡菜等。
教学时间分配: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总计: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发酵食品》一书,介绍了发酵食品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技术,有助于学生了解发酵食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微生物发酵技术》教材,详细讲解了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知识。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