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新声》教学课件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2024-2025学年
同学们,继“林泉之心”的文人情怀后,今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山水画如何在当代发出“新声”。
课程核心
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型探讨观念演变与技法突破,追溯山水画从古至今的创新历程现代山水创作指南深入掌握中西融合、材料创新、主题拓展,引领个性化创作实践
传统基因与现代突破
文人画的延续元代写意精神在黄宾虹的“五笔七墨”中延续,明清“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为现代创新预留了空间。
19世纪末至20世纪,西学东渐推动山水画革新,从传统隐居情怀转向现代山河颂歌,反映了社会变革。现代转型的背景
技法创新与材料拓展
李可染《万山红遍》用积墨法朱砂配墨,强化明暗对比;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以散锋乱笔创“抱石皴”,展现山石肌理。笔墨语言的突破
新材料实验水彩、丙烯与水墨结合(吴冠中《水乡》)宣纸以外的载体:木板、麻布上的山水创作
构图的现代性林风眠的《秋鹜》融合焦点透视与抽象构成,展现构图现代性;实验性水墨以微观视角描绘山石纹理,创新传统。
主题与观念的拓展
从“隐居”到“入世”傅抱石以《煤都壮观》描绘工业建设的壮丽,赵望云则通过《黄河写生》展现了时代的艰辛与人民的疾苦。
抽象与意象赵无极将山水以抽象色彩展现,谷文达则用头发、墨汁创作装置山水,解构传统。
生态与哲思徐冰《背后的故事》垃圾与光影重构山水意境当代水墨:通过污染主题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西融合的路径
透视体系的融合传统与现代交融,张大千的山水融入电影手法,实验动画《山水情》展现新颖视觉叙事。
色彩体系的突破吴湖帆《峒关蒲雪图》融合光色原理,朱宣咸《红岩》采用浓烈饱和色,传统色彩体系实现突破。
写生观念的革新李可染漓江写生推动写生观念革新,采用摄影取景与无人机视角,丰富了山水画技法。
现代山水画流派
20世纪中叶“新金陵画派”代表傅抱石、钱松嵒特点:写生写实与传统笔墨结合,描绘新时代山河
80年代“新文人画”代表朱新建、徐乐乐特点:回归文人趣味,用夸张造型解构经典(如《美人图》)
当代实验水墨代表刘子健、王天德特点:行为艺术与水墨结合(如王天德《数码山水》)
对比与思考
探讨中西方差异,中国坚守笔墨底线,现代性中见刘国松创新;西方走向抽象表现主义,如波洛克的偶然美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01、中国现代艺术在传统基础上突破,刘国松的“撕纸皴”示例;西方现代性体现为风景画到抽象画的转变,波洛克滴画诠释偶然美。文化视角下的现代性02、
实践与创作
现代山水创作步骤手机镜头捕捉校园特色,尝试独特视角,如从下往上拍摄树冠,打破常规构图。现代山水创作-取景技巧结合拼贴与水墨技法,以报纸碎片为基础,通过渲染形成新的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交融。重构画面-创新表达将拍摄的实景进行抽象,转化为点线面的元素,灵感借鉴吴冠中《春雪》,实现艺术再创造。艺术解构-转化形式010203
创意命题未来山水融入科技,描绘2075年自然景象,情绪山水以色彩传达情感,冷暖色调演绎焦虑与宁静。
总结传统是根,创新是魂从“林泉之心”到“山水新声”,不变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表达的渴望
通过PS滤镜改造山水画,对比现代风格,访谈本地画家,探究他们如何在创作中融合创新元素。课后任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