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7.美丽乡村》知识点归纳
美丽乡村的多样风貌与特色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它们或隐匿于青山绿水间,或静处于河海交汇处,宛如颗颗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坐落于天目山大竹海的碧波之中,曾经的余村因过度依赖矿山和水泥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来,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余村开启了绿色转型之路。关停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美丽蝶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也促使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
再看傍海而居的小箬村,村民们独具匠心地用五彩斑斓的涂料粉刷房屋墙面,使得整个村子宛如童话世界。鲜明独特的色彩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七彩渔村”声名远扬。小箬村借助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实现了渔村的华丽转身,也为乡村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
还有载歌载舞的山间苗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建筑风格、绚丽的民族服饰、热情奔放的歌舞表演,都展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银装素裹的东北雪乡,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房屋错落有致,仿佛童话中的白色王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雪景、体验东北民俗;热闹欢畅的山村乐园,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样的乡村活动、质朴的民风民俗,让人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些多姿多彩的乡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和居住的空间,还具备娱乐、旅游、教育等多种功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规划的关键步骤
前期调研
这是乡村规划的基础环节,需要深入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产业现状、人口结构等多方面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乡村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等自然要素,这些因素将影响后续的建筑布局、产业选择等规划内容。例如,在多山地的乡村,建筑规划需考虑地形坡度,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避免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对于水资源丰富的乡村,可规划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旅游等产业。同时,调研乡村的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手工艺等,挖掘乡村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提供文化支撑。对产业现状的调研,能明确乡村现有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为产业升级或新产业引入提供依据;了解人口结构,包括年龄分布、劳动力情况等,有助于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方案讨论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团队与当地村民、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方案讨论。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规划团队将专业知识与村民的实际需求、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村民最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他们的意见对于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比如,村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对农田灌溉设施的改进意见等,都应在规划方案中得到充分考虑。政府部门则从宏观政策、区域发展等角度提出指导意见,确保乡村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相契合。通过广泛深入的方案讨论,使规划方案既能体现乡村特色,又能保障村民利益,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草图绘制
草图绘制是将讨论确定的规划思路转化为直观图像的过程。规划师根据前期调研和讨论的结果,运用专业知识和绘图技巧,绘制出乡村的整体布局草图。包括建筑分布、道路走向、公共服务设施位置、产业发展区域划分等。在绘制过程中,注重空间的合理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景观的协调性。例如,合理规划道路系统,确保村民出行便捷,同时考虑道路与周边建筑、农田等的衔接;将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设置在交通便利、位置适中的区域,方便村民使用;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划分相应的发展区域,如种植区、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并注重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草图绘制是一个反复修改完善的过程,需根据各方反馈意见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规划效果。
模型与效果图制作
模型与效果图制作能更直观、逼真地展示乡村规划后的效果。通过制作三维模型,可全方位呈现乡村的空间形态、建筑外观、景观风貌等,让人们更清晰地感受规划后的乡村环境。效果图则以精美的图像形式,展示乡村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效果,如白天的热闹景象、夜晚的灯光夜景等。模型与效果图能帮助村民、政府部门等更好地理解规划方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这些直观的展示成果也可用于对外宣传,吸引投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
典型案例分析
东梓关村
东梓关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古徽杭水道上的重要关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6年,在设计规划农民回迁房时,当地充分尊重和延续了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风貌。规划师深入研究当地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建筑的布局形式、结构特征、色彩搭配等,将这些元素巧妙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同时,根据现代村民的生活需要进行改造创新,增加了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空间,如宽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