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15明朝的对外关系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3.授课时间:第2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实来理解历史现象。
2.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对外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3.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开放与封闭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史实,包括郑和下西洋、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朝贡体系等;
②明朝对外关系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如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与后世的关系;
②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朝贡体系中的互利与不平等;
③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明朝的对外关系,如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④如何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如明朝的对外关系与明清更替的关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朝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图片、朝贡体系示意图等,以增强视觉效果和学生的理解。
3.多媒体资源:收集与明朝对外关系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片段,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小组讨论区,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内容和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外交使节服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特点。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知识,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引出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a.介绍明朝初期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
b.讲解明朝的朝贡体系,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c.探讨明朝后期的海禁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实施方式和影响。
-举例说明:
a.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说明明朝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
b.通过分析明朝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交往,展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互动探究:
a.组织学生讨论明朝对外关系对后世的影响。
b.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对外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明朝对外关系的时间轴。
b.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轴,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指导:
a.针对学生在制作时间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b.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与封闭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课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6.教学延伸(约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明朝对外关系的相关历史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对外关系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和意义。
7.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明朝对外贸易史实:介绍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情况,包括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明朝外交使节团:探讨明朝派遣的外交使节团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使节团的组成、职责和影响。
-明朝海禁政策: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和影响,包括对国内经济、对外关系的影响。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研究明朝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包括战争、和平、文化交流等方面。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如《明朝那些事儿》、《海禁史话》等,深入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
-观看历史纪录片,如《大明宫词》、《海上丝绸之路》等,通过视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