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pdf
文件大小:126.0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3.44千字
文档摘要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范本8篇

印象中,童年是美妙的、快乐的、幸福的,是值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

怖,悲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范本篇1

我读了《童年》这本书后,就觉阿廖沙从3——10岁一段生活经历,我认为当时

的世界是十分黑暗,这个世界就沉睡在自私,无聊与罪恶中,所以认为阿廖沙十分

可怜,但他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学习。

从这本书上,我觉外婆心地十分善良。爱所有的人,所有一切痛苦都息不了她心

中的仁爱之光,对阿廖沙和高尔基都十分疼爱。外婆是个十分爱劳动的人,乐观开

朗,能歌善舞,我认为高尔基在他外婆的疼爱下必须能好好成长起来,阿廖沙本来

就没人疼没人爱,如果没了外婆,阿廖沙的心终就无法温暖,所以在这片文章中,

外婆是不能没有的。

阿廖沙被他的两个舅舅,让他背着十字架,结果被压死了。这让外婆和高尔基都十

分难过,他的两个舅舅天天喝酒,天天打阿廖沙。所以阿廖沙的生活十悲惨!我十

分庆幸我没有出生在高尔基那个年代,不然真不明白我还活下去吗?所以我们应

当珍惜此刻的完美时光,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范本篇2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到又有谁的童年像高尔基那样悲惨,那么贫苦?高尔基小时

候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走了,幼年的高尔基又和爱吸鼻烟的祖母,脾气暴

躁,很倔强的祖父住在了一起,高尔基当时唯一的一个好朋友:“小茨冈”也意外

死去,高尔基的一生遇到了许多的挫折,我们拥有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并不知

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

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高尔基那样只十一岁就到“社

会”上去独自闯荡。读过《童年》之后,我觉我们应该对自己曾经的奢侈悔过,

我们不应该再浪费,应该学会珍惜。

高尔基小时候没有看到美,看到的却是丑:舅父们为争财产而互相反目为仇,愚弄

弱者,毒打儿童……他在这个世界上活的一点也不快乐,只有外祖母爱护他,高尔

基总被外祖父打,他每天还要出去捡东西,活的多苦呀!

我们要珍惜幸福生活,不浪费资源呀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范本篇3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深受感悟。

这本书的主要资料是:讲述阿廖沙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在他三岁时父亲

就去世了,阿廖沙的外婆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把他带到了外祖父家,阿廖沙的

外祖父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大阿廖沙还打她外婆,最终他妈妈又找了一个男人成

为阿廖沙的爸爸,随后他妈妈去世了,阿廖沙走向了人间。

此刻,我感到:阿廖沙很坚强、勇敢和正直,并且充满爱心,不论遇到什么事都沉

着应对,最终解决了问题;他的外婆很善良,并且乐观,不论在什么情景下都护着

阿廖沙,心中充满了无私的爱,他的外公对阿廖沙十分的严格,并且他既暴躁又乖

戾,还是个既贪婪又自私的一个人。

此时此刻我想对我们说:“我们此刻不缺吃也不缺穿,不像阿廖沙那个时候,要啥

没啥,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完美的时光,不要让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过去了就

再也没有了。

如果有时间,你也找来读一读这本书吧!《童年》。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范本篇4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三大著作之一,其中讲述了高尔基儿时的故事。高尔

基的命运非常悲惨,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永远离开了他,他和妈妈在外公家住

着。而在这个没有爱的家庭中又发生了许多悲惨的事:首先是妈妈被两个舅舅气走

了,然后舅舅又为了争家产大打出手,最后舅舅又开始发疯要来杀外公。整个家里

闹是鸡犬不宁。

看到这里,我闭目冥想:要是我家这样,我会怎么样呢?我开始了想象……我越想

越不明白,一个本来和谐欢乐的家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

人类的自私自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为了金钱急红了眼,为了金钱伤害了自

己身边原本最亲的人,这就是人类潜意识中存在的自私。而我想不通的是:金钱难

道比自己身边的亲人还重要吗?金钱虽然买的了食物、手势,但买不来的是那比泰

山还要重的亲情!金钱可以有,但万万不可为了这身外之物来丢了自己真正的财富

——亲人。

请记住:比金钱更珍贵的是亲情!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300字范本篇5

但是,在我们用心回味的时候,有一个伙伴正在努力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回想到

儿时糟糕的生活,他是谁?他就是高尔基,高尔基是著名的苏联作家,他所写的

《童年》名扬海内外,这是一本用真实生活为原创的自传体小说,读过这本书的人

都会知道:这本书讲述了小孩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段时期的生活状态,他在幼年时

期就失去的父亲,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