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专用)2024-2025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3老人与海说课稿(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辽宁专用》2024-2025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中的《老人与海》。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老人与海》为文本,与学生已有的文学常识、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人物形象把握等知识相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小说阅读的方法,提升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深入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深入阅读《老人与海》,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和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力。
2.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
3.思辨与批判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文字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如人物、情节、主题等。同时,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本解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小说阅读普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作品。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和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偏好通过小组讨论来共同探讨文本。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阅读《老人与海》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技巧的理解困难,尤其是对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此外,对于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层次的主题,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课堂讨论中,一些学生可能因缺乏自信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而难以清晰阐述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辽宁专用》2024-2025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老人与海》相关的图片,如海明威的肖像、海洋风光图,以及与小说情节相关的视频片段,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文本分析、人物关系图、主题探讨等内容的PPT,辅助教学过程。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老人与海》的世界,感受海明威笔下这位勇敢的老渔夫与大海的激烈对抗。请大家翻开教材,我们开始今天的课堂学习。
二、整体感知
(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简要介绍一下故事的大致情节。
(学生)故事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决定独自出海捕鱼,最终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展开了殊死搏斗,并在返回途中遭遇鲨鱼的袭击,最终只带回了鱼骨架的故事。
(老师)很好,同学们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课文的主旨。
三、课文主旨探究
1.人物形象分析
(老师)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位老渔夫的认识。
(学生)圣地亚哥是一个勇敢、坚韧、富有智慧的人。他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坚持出海捕鱼。在与马林鱼的搏斗中,他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老师)很好,同学们对圣地亚哥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其他人物形象,如马林鱼、鲨鱼等。
2.主题探讨
(老师)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海》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勇敢、坚韧、智慧、人性和自然的关系等。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些主题的理解。
(学生)我认为,《老人与海》主要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抗争精神。在故事中,圣地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而最终,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他展现出了人类不屈的精神。
(老师)很好,同学们对主题有了自己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3.象征手法分析
(老师)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例如,马林鱼象征着人生的追求和梦想,而鲨鱼则象征着邪恶和破坏。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象征手法的理解。
(学生)我认为,马林鱼象征着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而鲨鱼则象征着社会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这些象征手法,海明威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老师)很好,同学们对象征手法有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小说的语言特色。
4.语言特色分析
(老师)海明威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