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5篇)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
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下面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读后感700字左右,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
朋友。
《童年》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1)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
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可怜的高尔
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
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
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
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
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
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
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了好友。结
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
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
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
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
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
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
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
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高
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
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
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
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
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
的童年来之不易啊!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
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
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
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
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
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
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
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童年》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2)
寒假妈妈送给我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世界文学经典《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
拿到书看到是世界文学经典,便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可是第一遍看完我并没有太深
的感触,妈妈建议我再读几遍,于是我又细细读起来……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
的大学》。
《童年》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小说从他随同母亲去投奔外
祖父写到外祖父叫他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
罗斯最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状况。
阿廖沙外祖父家开了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经常毒打
外祖母和孩子,还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
他打得昏死过去。他的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在这样一
个让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到处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阿廖沙体会到当时人
间的痛苦。
然而生活中总会有阳光的,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
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
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
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
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