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生产车间主管的工作绩效,加强对生产车间主管的管理与监督,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主管的考核。
3.考核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考核标准明确,考核过程透明,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地反映生产车间主管的工作表现。
-全面考核原则: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生产车间主管的工作成效。
-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通过考核结果的合理应用,激励生产车间主管积极工作,同时对工作不力者进行相应的约束。
二、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考核于次月上旬进行,年度考核在次年1月上旬进行,年度考核结果以各月度考核结果为基础。
三、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工作业绩(60分)
1.生产任务完成情况(30分)
-产量指标完成率(15分)
-产量指标完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100%
-完成率达到100%及以上,得12-15分;完成率在90%-99%之间,得8-11分;完成率低于90%,得0-7分。
-质量指标合格率(15分)
-质量指标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检验产品总数量×100%
-合格率达到98%及以上,得12-15分;合格率在95%-97%之间,得8-11分;合格率低于95%,得0-7分。
2.成本控制(15分)
-生产成本降低率(10分)
-生产成本降低率=(上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上期生产成本×100%
-生产成本降低率达到5%及以上,得8-10分;降低率在3%-4.9%之间,得5-7分;降低率低于3%,得0-4分。
-生产费用控制情况(5分)
-严格控制生产费用,无超支现象,得4-5分;有轻微超支,但未超过预算5%,得2-3分;超支超过预算5%,得0-1分。
3.生产效率提升(10分)
-人均产量提升率(5分)
-人均产量提升率=(本期人均产量-上期人均产量)/上期人均产量×100%
-人均产量提升率达到10%及以上,得4-5分;提升率在5%-9.9%之间,得2-3分;提升率低于5%,得0-1分。
-生产周期缩短率(5分)
-生产周期缩短率=(上期生产周期-本期生产周期)/上期生产周期×100%
-生产周期缩短率达到15%及以上,得4-5分;缩短率在10%-14.9%之间,得2-3分;缩短率低于10%,得0-1分。
4.设备管理(5分)
-设备故障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到位,得4-5分;设备故障率略有超标,但未影响正常生产,得2-3分;设备故障率频繁超标,影响正常生产,得0-1分。
工作能力(25分)
1.计划与组织能力(10分)
-生产计划制定合理,能够根据订单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有序进行,得8-10分;计划基本合理,但偶尔出现安排不当的情况,得5-7分;生产计划混乱,经常出现任务安排不合理的现象,得0-4分。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得8-10分;组织协调能力一般,能基本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得5-7分;组织协调能力较差,经常因协调不力导致生产延误,得0-4分。
2.沟通与协调能力(8分)
-与上级领导、其他部门沟通顺畅,能够及时准确传达生产信息,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得6-8分;沟通协调基本正常,但有时存在信息传达不及时或不准确的情况,得3-5分;沟通协调不畅,经常出现信息堵塞或矛盾冲突,得0-2分。
-与车间员工关系融洽,能够倾听员工意见,有效激励员工,得6-8分;与员工关系一般,能听取部分意见,激励效果不明显,得3-5分;与员工关系紧张,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