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质量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docx
文件大小:39.8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4.26千字
文档摘要

?一、质量管理目标

1.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

确保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杜绝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现象,工程整体质量达到优良水平,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验收条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

2.满足设计文件及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深入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各项性能指标、外观效果等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期望和特定要求,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工程产品。

3.质量通病控制率达到规定标准

针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裂缝、渗漏、墙面空鼓等,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和控制目标,将质量通病的发生率控制在极低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施工班组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质量管理职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项目经理: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协调解决质量问题。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和处理,组织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到位。

-施工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班组人员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对本班组的施工质量负责。

2.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一系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质量检验制度、质量奖惩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等。明确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使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将质量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确保质量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

-质量检验制度: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对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进场检验,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质量奖惩制度:制定质量奖惩办法,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造成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问题处理制度:建立质量问题处理程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整改效果,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制定质量管理流程

建立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流程,对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规定。

-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具备施工条件。

-施工过程阶段: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竣工验收阶段:组织施工单位进行自验,对工程质量进行预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申请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会审: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编制: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内容,掌握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施工。

-原材料、构配件、设备检验和试验:对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检查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对需要复试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加强对工序质量的检验和验收,对不合格的工序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质量控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制定专门的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对混凝土浇筑、防水工程、基础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