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本程序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质量管理及控制体系,确保设计工作满足相关标准、法规要求以及客户需求,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变更,提升产品或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产品设计、工程项目设计等相关设计活动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三、职责
设计部门
1.负责设计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制定设计计划。
2.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及客户要求进行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对设计过程进行自我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4.配合其他部门进行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质量管理部门
1.制定和完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督设计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2.参与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提供质量方面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3.对设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项目管理部门
1.协调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设计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2.提供项目相关的需求信息,协助设计部门理解项目目标和要求。
3.参与设计变更的评估和审批,负责协调因设计变更引起的相关工作调整。
客户
1.提出产品或项目的设计需求和期望,参与设计评审活动,提供反馈意见。
2.对设计成果进行验收,确认是否满足其需求。
四、程序内容
设计策划
1.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设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项目分析,明确设计目标、范围、要求和约束条件。
2.根据项目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包括设计阶段划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等。设计计划应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3.针对复杂或重要的设计项目,应成立跨部门的设计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专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设计输入
1.设计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客户需求:如产品功能、性能、外观、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
-类似产品或项目的经验教训:以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协议等相关文件。
2.设计输入信息应完整、准确、清晰,并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评审和确认。对于含糊不清或矛盾的输入信息,设计部门应及时与相关方沟通澄清。
3.设计部门应将设计输入信息整理成文件,形成《设计输入清单》,作为设计工作的依据,并确保该清单在设计过程中得到有效传递和使用。
设计输出
1.设计输出应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并以能够指导后续生产、施工或服务的形式表达,如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工艺规范、操作手册等。
2.设计输出文件应具有完整性、准确性、清晰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不同层次的人员能够理解和使用。文件格式应符合公司统一规定和相关标准要求。
3.对于设计输出文件,设计部门应进行自校和审核,确保文件质量。审核通过后的设计输出文件应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检验。
4.质量管理部门对设计输出文件进行抽检,检查文件是否符合设计输入要求、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部门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评审
1.在设计过程的适当阶段,应组织进行设计评审。设计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设计是否满足要求,识别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确保设计质量。
2.设计评审的参与人员应包括设计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质量管理部门人员、项目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其他可能需要的人员(如客户代表)。
3.设计评审应依据设计输入要求、相关标准规范以及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进行,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设计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协调性。
-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性能。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设计评审应形成记录,包括评审会议纪要、评审意见等。设计部门应对评审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保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改进。
设计验证
1.设计验证的目的是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设计验证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计算、试验、对比分析、文件评审等。
2.对于关键设计特性或性能指标,应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或模拟分析。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在设计验证过程中,应记录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形成《设计验证记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