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建立一个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确保公司的生产设施、工艺、系统、设备及物料等符合预定用途和GMP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确认与验证活动,包括厂房设施、设备、工艺、清洁、计算机化系统等的确认与验证。
三、职责
1.质量保证部门(QA)
-负责制定和审核确认与验证总计划和具体项目计划。
-监督确认与验证活动的实施,审核确认与验证报告。
-确保确认与验证活动符合法规要求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控制部门(QC)
-参与确认与验证方案的制定,负责提供相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进行取样、检验和数据分析,出具检验报告。
3.生产部门
-负责组织实施确认与验证活动中的生产操作部分。
-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和相关信息,协助完成确认与验证工作。
4.工程部门
-负责确认与验证活动中涉及的厂房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提供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操作手册,协助制定和执行确认与验证方案。
5.研发部门
-参与新产品工艺的开发和验证,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数据。
-协助解决确认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6.采购部门
-负责采购符合验证要求的原材料、包装材料等。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质量符合验证要求,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四、程序内容
(一)确认与验证总计划
1.制定原则
-根据公司产品的特点、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以及法规要求,制定年度确认与验证总计划。
-总计划应涵盖所有需要进行确认与验证的项目,并明确各项目的验证周期和优先级。
2.计划内容
-确认与验证项目概述:列出计划年度内需要进行确认与验证的项目名称、描述、涉及的系统或设备等。
-验证周期:确定每个项目的验证周期,一般分为首次验证、定期再验证和变更再验证。首次验证应在新系统、新工艺、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进行;定期再验证根据产品风险和法规要求确定再验证间隔时间;变更再验证在系统、工艺、设备等发生变更后进行。
-责任部门:明确每个确认与验证项目的责任部门,包括QA、QC、生产、工程、研发、采购等。
-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确认与验证项目实施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资源需求:估算每个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确认与验证方案制定
1.方案编制要求
-确认与验证方案应依据总计划和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进行编制,内容应详细、具体、可操作。
-方案应包括验证目的、范围、方法、步骤、时间安排、人员职责、记录要求等。
2.方案内容
-验证目的:明确验证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如证明系统或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预定用途等。
-验证范围:确定验证所涉及的系统、设备、工艺、物料等的具体范围。
-验证方法: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如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工艺验证等,并详细描述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
-验证步骤:按照验证方法的要求,制定详细的验证步骤,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参数的设定与记录、性能指标的测试与分析等。
-时间安排:明确每个验证阶段的具体时间节点,确保验证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人员职责:明确参与验证活动的各部门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记录要求:规定验证过程中应记录的各项数据、文件和结果,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三)确认与验证方案审批
1.审批流程
-确认与验证方案编制完成后,由方案编制部门提交至QA部门审核。
-QA部门审核通过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会审通过的方案报质量负责人批准。
2.审批要点
-QA部门审核方案时,应重点检查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总计划的安排以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会审过程中,各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质量负责人批准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方案能够满足产品质量和法规要求。
(四)确认与验证活动实施
1.实施前准备
-责任部门按照批准的方案